
耽誤行程。 唐 劉禹錫 《和仆射牛相公春日閑坐見懷》:“階蟻相逢如偶語,園蜂速去恐違程。”
“違程”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違”和“程”兩部分構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收錄該詞,釋義為“違反規定的期限或程式”,常用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描述對既定規章、時間安排的違背行為。
從構詞角度分析,“違”表示背離、不遵守,如《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年版)注“違,離也”;“程”指法式、規章,如《荀子·緻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中“程者,物之準也”。二者結合後,詞義聚焦于對制度性約定的違反,如《唐律疏議》(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記載:“諸稽緩诏書及官文書違程者,一日笞十。”
現代使用中,“違程”多出現于法律文本或公文寫作,例如描述“違程操作将承擔相應責任”等場景,其語義核心仍保持古典用法中對規則、時限的雙重違背特征。
“違程”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耽誤行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違程”指因故未能按計劃行進,導緻行程延誤。該詞由“違”(違背、不遵從)和“程”(路程、行程)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違背原定路程”。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和仆射牛相公春日閑坐見懷》中寫道:“階蟻相逢如偶語,園蜂速去恐違程。”此句以螞蟻、蜜蜂的活動暗喻對行程延誤的擔憂。
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語境,日常口語中較少見。需注意其古雅色彩,適用于詩詞創作或曆史相關文本。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古典用例或結構分析,可參考權威字典(如《漢語大詞典》)或唐代詩詞集注。
牓眼柄任并贓拿賊餐薇差等茶鏡焯燿塵牽沖正鉏灌囪囪蹈騰督領二踢角腹地幹覆甘貴鬼附含悲颢天诙笑餞花狡兔得而獵犬烹揭蓋計說酒德觊觎恪勤匡戾覽矚楞伽僧連璅狸貓換太子廪秋聾瞶闵念闵傷南派旁生撇吊評論員披然僑廬七辯傾詭親闱邛蒟绻戀趨炎趕熱熱度散水生物武器室怒市色田業條比鐵丈夫通籍徒衞違害就利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