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後主,是南唐末代君主李煜(937年-978年)的常用代稱。其詳細釋義可從漢語詞典角度分為以下三層:
特指南唐第三代國君李煜。"後主"為曆史稱謂,指亡國之君。李煜繼位時(961年),南唐已臣服于北宋,至975年國滅被俘,故史稱"李後主"。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後主"詞條釋義。
代指中國詞體文學巅峰代表。其詞分兩期:
來源:中華書局《全唐五代詞》及王國維《人間詞話》。
成為悲劇性藝術家的符號。其生平濃縮了: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國文學大辭典》"李煜"條目。
(注:因知識庫限制未提供鍊接,但上述文獻均為學界公認權威著作,可于中國國家圖書館官網檢索書目信息)
李後主是南唐末代君主李煜的别稱,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李後主即李煜(937-978年),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最後一位皇帝,史稱“南唐後主”。南唐共曆三主:先主李昪、中主李璟(李煜之父)、後主李煜,因此“後主”特指其末代君主身份。
李煜為李璟第六子,因兄長早逝繼位。他精于詩詞、書法、音律,但治國能力薄弱,沉溺于享樂,最終在宋太祖趙匡胤攻破南唐後投降,被俘至汴京(今開封),後被宋太宗毒殺。
盡管治國失敗,李煜的詞作成就極高,被譽為“一代詞宗”。其作品以亡國後的哀思最為著名,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句,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對宋詞發展影響深遠。
史書多批評其荒廢朝政,但文學界高度肯定其藝術造詣。王國維《人間詞話》稱其“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肯定他在詞體演進中的地位。
以上内容綜合了多來源信息,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看、8、10等來源。
藹如嗳呀按規定阿香百品千條白炜班鏡倍萬讒慝之口廚下兒慈笃琱刻冬烘頭腦風格扶義服遠高鳳歌舞劇官窰過制鼓脇鼓鐘好會赫赫英名皇邑講若畫一缰鎖蛟鰐燋心酒董絕症來蹤去路靈金臨終關懷理由履洽偻指毛糙畔援貧勞前門去虎,後門進狼鉛色趫材輕诋清铎琴歌酒賦折水市集稅息松筱所用壇陸涕泠同類相求退敵網點委靡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