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竊鈇 ”。
“竊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該詞源于《列子·說符》中的寓言故事:有人丢失斧頭後,懷疑鄰居之子所竊,觀察其言行舉止皆像竊賊;後來斧頭被找到,再看鄰居之子,所有行為又不再可疑。
核心寓意:比喻因主觀偏見而疑神疑鬼,後引申為“目隨心亂”的典故。
在唐代文獻(如劉知幾《史通》)中,“竊斧”被用來隱喻“君主權力旁落”或“國家大權遭人竊取”。
如需進一步探讨其哲學内涵或曆史用例,可查閱《列子》原文及相關史學評論。
《竊斧》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偷竊别人的東西或者繼承他人的功勞。通常用來形容不誠實或不光明正大地獲取利益的行為。
《竊斧》這個詞的部首是“穴”和“斤”,其中“穴”作為上部,表明這個詞與洞穴有關,而“斤”作為下部,表示斧頭。
根據筆畫統計,整個詞彙共有13個筆畫。
《竊斧》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一個人偷竊了别人的斧頭,卻把它藏在自己房間的天花闆上,不料天花闆破了,斧頭掉了下來。這個故事傳承下來,成為了一個寓意行為不端的成語。
《竊斧》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竊斧」。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竊的字形為「稊」,表示扒竊;斧的字形和現代類似,為「釿」。
1. 他的成功并非來自自己的努力,而是竊斧之功。
2. 這個小偷不僅竊斧,還偷了許多其他人的東西。
1. 竊取:偷偷地占有或拿走。
2. 半斤八兩:形容相似程度或價值相當。
3. 竊聽:偷偷地監聽他人的談話。
1. 盜取:非法地拿走他人的財物。
2. 竊取:偷偷地占有或拿走。
3. 偷盜:秘密地拿走别人的財物。
1. 光明正大:誠實和公正的行為。
2. 光明磊落:正直和光明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