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cept father's advice]指受父訓;受家教
鯉庭傳事業,雞樹遂翺翔。——劉禹錫《酬鄭州權舍人見寄》
《論語·季氏》載, 孔鯉 “趨而過庭”,遇見其父 孔子 , 孔子 教訓他要學詩、學禮。後因以“鯉庭”謂子受父訓之典。 唐 楊汝士 《宴楊仆射新昌裡第》詩:“文章舊價留鸞掖,桃李新陰在 鯉 庭。” 元 耶律楚材 《又索六經》詩:“莫教幼穉空相憶,日日求書到 鯉 庭。”昆劇《牆頭馬上》第一場:“書生誰似我, 鯉 庭中寸步難挪。”
“鯉庭”是一個源自《論語》的典故,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典出《論語·季氏》:孔子之子孔鯉小步快走經過庭院時,被父親叫住教導學習《詩》《禮》,後以“鯉庭”代指子承父訓或接受家教的場所。此義項被廣泛用于詩詞典故中,例如:
部分資料(如)提到該詞可比喻“人多擁擠”,但此解釋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可能與“鯉魚群居”特性産生的引申誤解有關,建議謹慎使用。
使用建議:在文學或正式語境中,優先采用《論語》典故的釋義。如需引用争議性釋義,建議标注出處并說明語境限制。可通過查字典網或經典注釋進一步驗證。
《鯉庭》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鯉魚遊動的池子”或者“供鯉魚遊動的池塘”。鯉庭常常用來形容魚兒暢遊的場景,也可以引申為指代一片寬廣的水域。
鯉(li)部首是“魚”,它的拆分筆畫為五畫。
庭(ting)部首是“廣”,它的拆分筆畫為接着“土”和“丁”兩畫。
《鯉庭》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詩文中,最早可見于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幽夢影·雪月情癖》一文中。“鯉庭”在後來的文學作品中逐漸被采用,成為了一個具有浪漫和自由意象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鯉庭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時會有一些變化。對于《鯉庭》,在古代可以有以下一些寫法:
鯉庭、鰹庭、鯤庭、鱮庭。
1. 遊鯉庭,如魚得水。
2. 水中荷花盛開,鯉庭可見。
組詞:鯉魚、庭園、庭院。
近義詞:池塘、水池、魚池。
反義詞:陽台、陽光、室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