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相與的意思、相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相與的解釋

[together;deal with sb.;get along with sb.] 副詞。表示同時同地做某件事。可譯為“共同”

舍人相與谏。——《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卒相與歡。

平原君竟與 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因相與言。——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詳細解釋

(1).相處;相交往。《易·大過》:“象曰:老夫女妻,過以相與也。”《史記·淮陰侯列傳》:“此二人相與,天下至驩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難測也。”《紅樓夢》第三三回:“他近日和銜玉的那位令郎相與甚厚。” 歐陽山 《柳暗花明》九七:“我這個人其實并不難相與。”

(2).指交好的人。 唐 吳筠 《元日言懷因以自勵诒諸同志》詩:“孰能無相與,滅跡俱忘筌。” 宋 羅烨 《醉翁談錄·崔木因妓得家室》:“每遇相與,遊於市中之時, 崔木 獨慷慨特達,用錢如泥沙。”《紅樓夢》第八四回:“ 王爾調 陪笑道:‘也是晚生的相與。’”《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作個相與,你道如何?”

(3).相授與。《易·鹹》:“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 孔穎達 疏:“是二氣感應以相授與,所以為鹹亨也。”《穀梁傳·桓公元年》:“天子在上,諸侯不得以地相與也。”

(4).共同;一道。《孟子·公孫丑上》:“又有 微子 、 微仲 、 王子比幹 、 箕子 、 膠鬲 ,皆賢人也。相與輔相之,故久而後失之也。” 晉 陶潛 《移居》詩之一:“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嚴複 《辟韓》:“今夫西洋者,一國之大公事,民之相與自為者居其七,由朝廷而為之者居其三。”

(5).互相;交相。《韓非子·五蠹》:“毀譽賞罰之所加者,相與悖繆也,故法禁壞而民愈亂。”《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卒相與驩,為刎頸之交。” 宋 蘇轼 《安萬民策》之五:“數十年之後,甲兵頓弊,而人民日以安於佚樂。卒有盜賊之警,則相與恐懼訛言,不戰而走。”

(6).相同。 宋 梅堯臣 《同道損世則元輔遊西湖》詩:“同來三四人,趣向頗相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相與”是一個多義性較強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相互交往
    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往來,強調合作與交流關系。例如《史記》中“卒相與歡”即表示最終互相友好交往。

  2. 共同行動
    作副詞時,表示“一起”或“共同”完成某事。如《廉頗蔺相如列傳》中“舍人相與谏”,意為門客們共同勸谏。


二、詳細釋義與用法

  1. 人際關系中的“相與”

    • 結交:如《範進中舉》中注釋為“結交”,體現建立人際關系的含義。
    • 深厚交往:清代《儒林外史》例句“相與了這個張老爺”,指與張老爺建立密切往來。
  2. 山西方言的特殊含義
    在晉商文化中,“相與”特指經過嚴格考察的生意夥伴。晉商(如喬家)會慎重選擇信譽良好的合作者,一旦結為“相與”,即使無利可圖也竭力維持關系。

  3. 其他引申義

    • 相互:如“相與議論”表示彼此讨論。
    • 朋友:可指交情深厚的人,如“推誠相與”形容以誠待友。

三、經典用例

出處 例句 釋義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也 共同用眼神嘲笑
梁啟超《譚嗣同傳》 因相與言 于是一同商議
《易·大過》 老夫女妻,過以相與也 指婚配結合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或方言背景,可參考《漢典》及晉商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相與

相與,是一個漢語詞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表示人們互相相處、交往。

拆分部首和筆畫

相與的拆分為“目”和“口”,其中“目”是部首,代表眼睛,而“口”則代表口腔。

相與的筆畫數為10畫,拆分為相(8畫)和與(4畫)兩個部分。

來源

相與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最早見于《荀子·勸學篇》:“交而知其所貪,能無為乎?”意為互相交往,了解對方的内心思想,亦即互相相處的過程。

繁體

相與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相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相與的寫法較為簡略,常常簡寫為「與」字。

例句

1. 古代文人常用“相與”來描述人與人之間互相交往的情景。

2. 他們相互交流,相與共同進步,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組詞

相對、相知、相聲、相似、相聚、相親等。

近義詞

交往、交流、互動、互相等。

反義詞

相反、相異、相隔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