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尾的意思、秃尾的詳細解釋
秃尾的解釋
(1).尾巴毛疏而短。《北史·楊愔傳》:“ 愔 曰:‘卿前在 元子思 坊騎秃尾草驢,經見我不下,以方麴障面,我何不識卿?’ 漫漢 驚服。”
(2).鲢、鳙等類魚的俗稱。 唐 杜甫 《觀打魚歌》:“ 徐州 秃尾不足憶, 漢陰 槎頭遠遁逃。魴魚肥美知第一,既飽驩娛亦蕭瑟。” 錢謙益 注:“ 徐州 謂之鰱,或謂之鱅,殆所謂 徐州 秃尾也。” 唐 陸龜蒙 《秋思》詩之二:“至今思秃尾,無以代寒葅。”
詞語分解
- 秃的解釋 秃 ū 人無頭發,山無樹木,樹木無枝葉:秃子。秃頭。秃頂。 鳥羽毛脫落,物體失去尖端:秃鹫。秃筆。秃針。 表示不圓滿、不周全:文章的開頭寫得有點秃。 尖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 尾的解釋 尾 ě 鳥獸蟲魚等身體末端突出的部分:尾巴。尾鳍。鳥尾。 末端:排尾。船尾。尾聲。尾骨。尾燈。尾數。尾音。結尾。掃尾。虎頭蛇尾。 在後面跟:尾隨。尾追。 量詞,指魚:三尾魚。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頭
專業解析
“秃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面和引申義兩個層面來理解:
-
字面本義:
- 秃: 指(毛發等)脫落、光秃,沒有遮蓋物。
- 尾: 指尾巴。
- 合義: 字面意思是指尾巴光秃、沒有毛的狀态。常用于描述某些動物(如狗、馬、鼠等)尾巴的特征。例如,古人觀察到的某些鼠類尾巴短而毛少,可稱為“秃尾鼠”。
-
引申義:
- 由“尾巴光秃”這一形象,引申指事物殘缺不全或收尾潦草、不完整的狀态。這類似于“虎頭蛇尾”中“蛇尾”所表達的意思,強調結尾部分不理想、不豐滿、草率收場。
- 在文學或日常語言中,可以用來批評文章、計劃、工程等結尾部分做得不好,缺乏力度或完整性。例如:“這篇文章開頭很精彩,可惜結尾寫得太秃尾了。”
權威性解釋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作為中國最權威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它對“秃”和“尾”的釋義是理解“秃尾”組合含義的基礎。“秃”明确解釋為“(毛發)脫落;(樹木)沒有枝葉;(山)沒有樹木”,而“尾”解釋為“尾巴;末端”。組合起來即指向尾巴光秃或末端不完整的狀态(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
- 《漢語大詞典》:這部大型曆史性漢語語文辭典收錄了更豐富的古漢語詞彙和用例。雖然“秃尾”可能不作為獨立詞條出現,但其中對“秃”和“尾”的詳盡訓釋(包括古義和用例)為理解“秃尾”的含義提供了深厚的語源學依據(來源: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
- 古代文獻用例: 在古代文獻中,“秃尾”常用來描述動物的特征。例如,在《本草綱目》等博物學著作中,有對“秃尾鼠”等動物的記載(來源:李時珍《本草綱目》),這印證了其描述動物尾巴無毛的本義。其引申用法則在曆代文論和筆記小說中有所體現,用以形容事物的不圓滿或草率結束。
“秃尾”的核心含義是指尾巴光秃無毛,并由此引申形容事物結尾部分不完整、不理想或草率的狀态。在現代漢語中,其引申義的使用更為常見。
網絡擴展解釋
“秃尾”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一、字面含義
-
尾巴毛稀疏短小
指動物尾巴的毛發脫落或短少,常用于描述驢、馬等動物的尾部特征。例如《北史·楊愔傳》中記載:“卿前在元子思坊騎秃尾草驢”,即用“秃尾”形容驢的尾巴狀态。
-
鲢魚、鳙魚的俗稱
在唐代文獻中,“秃尾”被用來代指鲢魚、鳙魚等魚類。如杜甫《觀打魚歌》提到“徐州秃尾不足憶”,錢謙益注解稱“徐州謂之鲢,或謂之鱅(鳙)”,說明這一用法具有地域特色。
二、延伸與争議解釋
部分詞典(如)提到“秃尾”可作成語,比喻“情況糟糕”,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文獻,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誤傳。實際應用中,該詞仍以字面含義為主,例如的例句“秃尾草驢”“高家堡古鎮……秃尾河畔”均指具體形态或地名。
- 核心意義:動物尾毛稀疏或特定魚類代稱。
- 注意:成語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判斷,建議優先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安車蒲輪白搭本主博羊不失材器常隨蚩尤城愁憂典身賣命凋殘第八締結東猜西揣鹗章肥差縫合負課膚受哥德堡隔夜公署灌蕩行話歡情漸靡津衢疾子靈桃留鎮蟒服妙論命籠憫宥末旗模闆目标懦弛攀高枝兒偏憐牽念鞘靶兒寝小權重望崇戎宣王屍三奸紹昧沈委石歃石渚栓子童龀同歡退材五鳳黠猾相邦銷路笑鬧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