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炳烛的意思、炳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炳烛的解释

(1).点烛。《法苑珠林》卷九二:“举家走出,炳烛照之,亦了无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粉蝶》:“还斋炳烛,见琴横案上。”

(2). 汉 刘向 《说苑·建本》:“ 晋平公 问於 师旷 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 曰:‘何不炳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长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后因以“炳烛”比喻老而好学。 清 钱谦益 《病榻消闲杂咏》之八:“白颠炳烛浑无暇, 鲁 酒 吴 羹一味休。” 清 顾炎武 《与汤圣弘书》:“弟以望七衰龄,犹希炳烛。”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炳烛”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本义
    指点燃蜡烛,最初用于描述照明行为。如《法苑珠林》记载“炳烛照之”,即强调物理意义上的点烛动作。

  2. 典故与比喻义
    源自《说苑·建本》中师旷劝晋平公学习的对话:“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此处将晚年学习比喻为点燃蜡烛的光明,强调即便年老仍应坚持学习,寓意“好学不倦”。

  3. 引申用法
    现代语境中可扩展为“利用有限时间勤奋学习或工作”。例如“炳烛夜读”形容夜晚挑灯学习的状态,如提到的备考场景。

  4. 文化意涵
    该词蕴含“活到老,学到老”的积极人生观。清代龚自珍诗句“九流触手意纵横,极动当筵炳烛情”即借用此意象表达治学热情。

从物理动作到精神象征,“炳烛”既保留照明本义,更通过典故成为终身学习的文化符号。其核心在于倡导无论年龄、环境如何,都应保持求知态度。

网络扩展解释二

《炳烛》的意思

《炳烛》是一个成语,意指烛光明亮、照耀周围。它形容人或事物光明正大,毫无隐藏。

拆分部首和笔画

《炳烛》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炳”和“烛”。其中,“炳”的部首是火,字形由8个笔画构成,而“烛”的部首是火,字形由10个笔画构成。

来源

《炳烛》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楚穆公无车驾出入之,无庙堂之私宫,日中无去炳烛也,使人不敢尝已衣旃裘。周公其大贤乎?其畏天子之轻货乎!”这句话描写了楚穆公君主的正直和清廉,光明正大的形象。

繁体

《炳烛》的繁体字是「煇燭」。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关于《炳烛》这个成语,古代可能会写作「炳燭」。

例句

1. 他一生遵守诚信原则,为人正直,光明磊落,真是一个炳烛之士。

2. 这家企业坚持诚信经营,成为业界的一盏炳烛。

3. 只有通过正义的行为,我们才能炳烛世界。

组词

光炳、公炳、光炳烛照、光亮炳赫、炳目

近义词

光亮、照耀、明亮、明朗、明亮炙热、光彩照人

反义词

黑暗、昏暗、阴暗、模糊、糊涂、犯罪、隐秘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