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不舉遺的意思、道不舉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不舉遺的解釋

同“ 道不拾遺 ”。《新唐書·阚稜傳》:“部兵皆羣盜,橫相侵牟, 稜 案罪殺之,雖親故無脫者,至道不舉遺。”《新唐書·南蠻傳下·诃陵》:“至 上元 間,國人推女子為王,號‘悉莫’,威令整肅,道不舉遺。” 明 羅曰褧 《鹹賓錄·南夷志一·爪哇》:“至 上元 間,國人推女子為王,號 悉莫 ,威令整肅,道不舉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道不舉遺”實為“道不拾遺”的誤寫或演變表達,該成語的正确形态在漢語詞典中記載為“道不拾遺”,形容社會風氣淳樸良好,路上有他人遺失的物品也不會被撿走據為己有。此成語最早見于《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子産退而為政五年,國無盜賊,道不拾遺”,後《史記·商君列傳》中亦有“道不拾遺,山無盜賊”的記載,均用以描述社會治理的理想狀态。現代語言使用中,該成語常與“夜不閉戶”連用,構成四字短語“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成為社會安定、民風淳樸的象征性表述。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方言區存在将“拾”訛傳為“舉”的現象,但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均以“道不拾遺”為标準詞條收錄。

網絡擴展解釋

“道不舉遺”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ào bù jǔ yí,其含義與“道不拾遺”相同,形容社會風氣良好,路上無人拾取他人丢失的財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釋義與出處

  1. 核心含義
    指社會秩序井然,人們不貪圖他人財物,即使有物品遺落路上,也無人據為己有。

  2. 出處

    • 最早見于《新唐書·阚祾傳》:“部兵皆群盜,橫相侵牟,祾案罪殺之,雖親故無脫者,至道不舉遺。”
    • 明代羅曰褧的《鹹賓錄》也記載:“威令整肅,道不舉遺。”

語言結構與用法


近義詞與反義詞


補充說明

如果需要進一步分析例句或曆史背景,可以參考《新唐書》等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枝怖懾倉忙場商成批螭爐傳爵襲紫打呼丹寸噉食搗遒點名冊釣魚輪東風過耳對舉牍尾風涼風俗鳳庭貢官構橑官灋光顔古井無波還策旱雲鴻陸肩胛接羔結牦技蓺快哨船攔街連亘蒌藤馬赀沒亂死墨守成規女後排長偏沴潛蟄起床驅厲茙葵沙瓶石井贳器店飾智矜愚守柔瘦削說堂所有主讬筆讬舍吻角五案誤傳吳公台先帝遺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