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麟足。《汉书·武帝纪》:“詔曰:‘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 渥洼水 出天马, 泰山 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褭蹏以协瑞焉。’”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获白麟,有马瑞,故改铸黄金如麟趾褭蹏以协嘉祉也……’ 武帝 欲表祥瑞,故普改铸为麟足马蹏之形以易旧法耳。”后以之为金锭的名称。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八:“麟趾褭蹄式可寻,何须番舶献其琛?”
(2).《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郑玄 笺:“喻今公子亦信厚,与礼相应,有似於麟。”后以“麟趾”作喻。(1)比喻有仁德、有才智的贤人。 晋 陆云 《答孙显世》诗之七:“志拟龙潜,德配麟趾。” 唐 陆贽 《册杞王妃文》:“克茂鹊巢之规,叶宣麟趾之美。”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大学中庸孟子问目答卢镐》:“然其成 文 武 之德者大,破斧缺斨之恫,不足以玷其麟趾騶虞之仁也。”(2)比喻子孙昌盛。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族茂麟趾,宗固盘石。” 宋 苏轼 《赐彰化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宗晟上表乞还职事不允诏》:“朕方庆瓜瓞之茂,而欲观麟趾之应。”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天祐 宋 室,螽斯麟趾之庆,当必有期。”
(3).比喻高贵的行迹。 晋 傅咸 《赠何劭王济》诗:“岂不企高踪,麟趾邈难追。”
(4).《诗·周南·麟之趾》的简称。 清 钱谦益 《工科给事中方有度授徵仕郎制·母程氏仍前赠》:“《麟趾》之诗,咏公子信厚之德。” 清 ********* 《杂兴》诗:“《騶虞》有仁心,《麟趾》中规矩。”
(5).同“ 麟止 ”。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故自麟趾以来,上下千五六百年,其变何可胜道,散诸天地之间,学者自为纷纷矣。”
麟趾,汉语词汇,本义指麒麟的足,后多用于象征祥瑞、尊贵、有礼法或子孙昌盛贤能。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阐释:
“麟”即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趾”指足或脚趾。“麟趾”字面意为麒麟的足。麒麟被视为祥瑞之兽,其足亦象征尊贵与吉兆。
来源:《说文解字》释“麟”为“仁兽”;《尔雅·释兽》描述麒麟形态特征。
典出《诗经·周南·麟之趾》。诗中以“麟之趾”起兴,赞颂周文王子孙宗族皆如麒麟般仁厚有礼,后嗣昌隆。故“麟趾”成为称美宗室子弟德行出众、家族兴旺的典故。
来源:《毛诗正义》注解:“《麟趾》,《关雎》之应也……言文王子孙宗族皆化于善。”
汉代曾铸“麟趾金”,形如麒麟之蹄,用作宫廷赏赐。班固《汉书·武帝纪》载:“更黄金为麟趾褭蹏,以协瑞焉。”此制将麟趾与礼法、祥瑞结合,彰显皇权尊贵。
来源:《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获白麟,故改铸黄金如麟趾褭蹏,以协嘉祉。”
麒麟为“四灵”之一,其足被视为吉兆。古人以“麟趾”喻指盛世祥瑞,或用于祝福子孙贤能,如“麟趾呈祥”成为传统贺词。
来源:《礼记·礼运》列麒麟为“四灵”;后世诗词、匾额常见“麟趾”祥瑞意象。
现代汉语中,“麟趾”多用于:
注:以上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及经典文献,未直接引用网络来源,故不附链接。
“麟趾”一词的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综合权威资料如下:
品德与才智的象征
源自《诗经·周南·麟之趾》,以麟趾比喻贵族公子仁德守信、才德兼备的品质,后引申代指贤人。
家族昌盛的寓意
同一诗篇中,“麟趾”亦被用于祝福子孙繁盛、家族兴旺,成为传统吉祥文化中的经典意象。
高贵行迹的代称
用于形容尊贵或卓越的行为与成就,突显其稀有性与珍贵性。
汉代货币名称
汉武帝时期将黄金铸为麟趾形状(称“麟趾金”),作为祥瑞的象征货币,其表面有麒麟脚趾的浮雕纹样。
文学典故“麟止”
一说司马迁在《史记》中因汉武帝获白麟而止笔,故“麟止”代指绝笔,但此说法需结合更多史料考证(注:该来源权威性较低,建议谨慎参考)。
提示:若需深入考据文学或历史中的具体用例,可查阅《诗经》《汉书》及汉代货币相关研究文献。
爆流泉被节崇宠抽冷子酬论穿穴逾墙次绪卒卒胆怯大庾岭點璧阏伯法律部门垓埏感附歌榜共振器广义诡瑰蹇吃江亭怨降祉降重骄艳角质夹峙经落酒糟头口甜宽信夔卨略略溜钩子厉心虑祸旅瘗铭座盘水泼赖青岁如履薄冰生财失怙食蓼虫耍私情思忖丝粟宿客特价通权达变筒中布王鸠望乡堆王在掌上为裘为箕稳暖无垠遐陋遐州僻壤西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