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饬完備。《國語·周語下》:“身聳除潔,内外齊給,敬也。” 韋昭 注:“齊,整也;給,備也。”
敏捷。齊,通“ 齌 ”。《荀子·非十二子》:“聰明聖知不以窮人,齊給速通不争先人,剛毅勇敢不以傷人。”《荀子·修身》:“齊給便利,則節之以動止。” 楊倞 注:“齊給便利,皆捷速也。”《尚書大傳》卷五:“多聞而齊給。”《韓詩外傳》卷二:“齊給便捷,則安之以靜退。”
“齊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整饬完備
該含義源自《國語·周語下》中的記載:“身聳除潔,内外齊給,敬也。” 這裡的“齊”指整齊、規範,“給”表示完備,整體強調内外修整、周全的狀态,常用于描述禮儀或行為的嚴謹性。
敏捷、迅捷
此義項出自《荀子》的《非十二子》和《修身》篇,如“齊給速通不争先人”。此處“齊”通假“齌”(音同“疾”),意為快速,“給”則指應對靈活,合起來形容反應機敏、行動利落的特點。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國語》《荀子》原文語境進一步理解其用法。
《齊給》是一個成語,意為“平均分配財物”或“公平地給予”。它強調了公正、公平和互助的原則。
《齊給》的拆分部首是“骨”和“人”,筆畫數為19。
《齊給》最早出現于《易經》中,成為古代智慧的結晶之一。
《齊給》是《齊給》的繁體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齊字的變體是“斉”,而給字的變體是“與”。因此,《齊給》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是“斉與”。
1. 他們希望能夠實現社會的齊給,讓每個人都享有平等的權利。
2. 在這個公平的社會,資源要齊給,不讓任何人落後。
齊心協力、齊心合力、給予、分給
平均分配、平等給予、公正分配
偏袒、不公平、不公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