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春秋》。 唐 张说 《崔司业挽歌》之二:“凤池伤旧草,麟史泣遗编。” 唐 李商隐 《贺相国汝南公启》:“ 仲尼 麟史,不令 游 夏 措辞。” 宋 刘克庄 《念奴娇·丁卯生朝》词:“但愿从今,疾行如鹿,更细书如蚁。都无用处,留他教传麟史。”参见“ 麟经 ”。
“麟史”是中国古代对《春秋》的别称,其含义和来源如下:
“麟史”一词源于孔子修订《春秋》的典故。据传,孔子在编写《春秋》时,因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捕获麒麟而绝笔,故后世以“麟”代指《春秋》。因此,“麟史”即指代《春秋》,也泛指重要的史籍。
部分低权威来源(如、5)提到“麟史”有“史官”“姓氏”等含义,但缺乏可靠文献支持。主流解释仍以《春秋》为核心,其他说法需谨慎考辨。
“麟史”是《春秋》的雅称,承载了孔子修史的典故,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对史籍的尊崇。
《麟史》(lín shǐ)是指关于麟的历史,通常指的是关于麒麟的传说、故事和相关研究。麟是中国古代神兽之一,人们常将其视为吉祥兆头和神秘的象征。
麟这个字由“鹿”和“粦”两个部首组成。其中,“鹿”是由四画组成的部首,意为鹿科动物,表示与鹿有关的含义;“粦”由九画组成,表示麟角的形状。
《麟史》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对于麟的描写和研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麟被视为神兽,被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和寓意,因此对于麟的历史研究也逐渐形成了一门学问。
麟字的繁体写法为「驎」。驎是由「馬」和「粦」两个字组成,表示马的形状和麟角。
据了解,麟字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没有太大的变化。在古代的金文和篆文中,麟字的形状与现代字形基本相同。
1. 他在《麟史》中详细地描述了麒麟的起源和传说。
2. 这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神话和传统文化中麟的《麟史》。
麟文、麟角、麟爪、麟瑞、麟子、麟筧
麒麟、神兽、瑞兽
凡兽、凡麟、普通动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