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家的經幢。 唐 王勃 《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建靈幢於厚夜,珠飾年深;懸法鼓於迷津,規模歲遠。”
“靈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佛家的經幢,即佛教寺院中刻有經文或佛像的石柱形建築。該詞最早見于唐代王勃的《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建靈幢於厚夜,珠飾年深;懸法鼓於迷津,規模歲遠。”
隨着詞義演變,後引申為:
可通過《漢語詞典》或古籍文獻(如王勃碑文)進一步查閱具體用例。
《靈幢》是一個漢語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靈」和「幢」。
「靈」的部首是「火」,總共有五筆,它的意思是神秘、神奇。
「幢」的部首是「巾」,共有十五筆,表示高聳的建築物。
「靈幢」這個詞來源于佛教。在佛教中,「靈幢」指的是供奉佛像或者菩薩的高大建築物,通常為多層的塔樓式結構,用來象征佛法的榮耀與莊嚴。
「靈幢」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靈幢」。
在古代漢字中,「靈」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代主要是用「示」的又偏旁加上「翏」來表示。
而「幢」的古代寫法中,主要是用「巛」作為部首,上面加上「巴」,下面加上「巾」。
1. 佛教寺廟裡供奉了一座高大的靈幢。
2. 他們在莊嚴肅穆的靈幢前默默祈禱。
神靈、宏靈、幢幢石、幢幢項、幢幡煙、幢屍之禍
塔、寺、佛塔、寶塔
廟、墳墓、凡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