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戒碑的意思、戒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戒碑的解釋

即戒石。 清 高士奇 《天祿識馀·戒碑》:“ 宋太宗 立郡國戒碑‘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乃 景煥 ,《野人閒語》書中語也。又雲摘 蜀王 孟昶 之文。”參見“ 戒石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戒碑”是古代官府中用于警示官吏的石碑,又稱“戒石”。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戒碑是刻有警戒官員銘文的石碑,通常立于地方官署内,内容多與廉政愛民相關。其核心功能是通過固定文字提醒官員恪守職責。

  2. 曆史典故
    宋代宋太宗曾下令全國郡縣立戒碑,碑文為:“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此内容最初源自五代後蜀君主孟昶的《令箴》,後被宋太宗精簡采用。

  3. 詞源演變

    • “戒”含防備、警示之意,如“戒驕戒躁”;
    • “碑”指刻字立石為記。
      二者結合形成專指警示官吏的碑刻名稱。
  4. 相關延伸
    戒碑與“戒石”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明清時期仍有沿用。其内容體現了古代“以民為本”的治理思想,具有鮮明的政治教化功能。

注:如需查看具體古籍原文或地域分布案例,可參考《天祿識馀·戒碑》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戒碑》的意思

《戒碑》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戒廉自勵的碑刻。它蘊含着警戒、告誡的含義,用于提醒和警示人們遵守道德規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戒碑》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戈」和「石」。其中,「戈」是上方為刃,下方有柄的兵器,表示戰争;「石」代表石頭。

根據漢字的結構和筆畫數,「戒碑」的拆分筆畫為「戈」(四畫)+「石」(五畫),總共九畫。

來源和繁體

《戒碑》這個詞的來曆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古時候,為了提醒人們遵守道德、勤奮向上,修建了很多刻有告誡和警示文字的石碑。這些石碑被稱為「戒碑」。

在繁體字中,「戒碑」的寫法基本保持不變,仍然是由「戈」和「石」兩個部首組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戒碑」這個詞,古代人的寫法可能略有出入。然而,因為資料有限,無法詳細描述古時候的寫法。

例句

1. 這座戒碑刻有着一代代先賢留下的教誨。

2. 我們應該銘記戒碑上的忠告,以此警醒自己。

組詞

警戒、告誡、自勵、碑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近義詞

戒律、警示、告戒

反義詞

贊美、寬容、放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