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骫奊的意思、骫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骫奊的解釋

屈曲之狀;頭不正之貌。《說文·骨部》:“骫,骨耑骫奊也。” 段玉裁 注:“骫奊者,謂屈曲之狀。”《說文·夨部》:“奊,頭衺,骫奊态也。” 段玉裁 注:“骫奊者,頭不正之貌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骫奊”是一個極其生僻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幾乎不再使用,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或文字學研究中。其含義與“歪斜不正”、“委曲乖戾”相關,具體可從字形和古籍用例兩方面分析:

一、字形結構與本義推考

  1. 骫 (wěi):
    • 字形從“骨”從“丸”。“骨”表與骨骼、形體相關;“丸”有圓轉、彎曲之意(《說文解字·丸部》:“丸,圜也。”)。
    • 本義指骨骼彎曲,引申為屈曲、枉曲。《說文解字·骨部》:“骫,骨端骫奊也。”段玉裁注:“骫奊者,謂屈曲之狀。”
    • 王念孫《廣雅疏證·釋诂一》:“骫,曲也。”進一步印證其核心義為彎曲不正。
  2. 奊 (xié / lí):
    • 字形從“大”從“圭”。“大”象人形;“圭”為古代玉器,形制方正。
    • 本義有争議,一說指頭頸歪斜(《說文解字·奊部》:“奊,頭衺骫奊态也。”),一說指舉止乖戾不正。
    • 其核心含義指向不正、傾斜、乖戾。

二、合成詞“骫奊”的含義 将“骫”與“奊”結合使用,其意義相輔相成,強化了“不正”的核心概念:

  1. 形容物體形态: 指骨骼、物體等彎曲歪斜、不端正的樣子。這是最直接的本義,源于“骫”的骨骼彎曲義和“奊”的傾斜義。
    • 例:《說文解字》對“骫”的釋義“骨端骫奊也”,即指骨節末端彎曲不正之态。
  2. 形容人的行為品性: 引申指人的行為乖戾不正、邪僻無理、委曲枉法。
    • 例:《漢書·諸侯王表序》顔師古注引應劭曰:“骫,古委字;奊,古戾字。言其下多委曲、乖戾不正也。”此處“骫奊”即形容諸侯王行為不端、乖戾背理。
    • 王先謙《漢書補注》亦引此說,強調其“不正”的引申義。

三、總結 “骫奊”是一個典型的古漢語聯綿詞(或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是“不正”,具體可細分為:

由于其極度生僻,現代漢語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普遍未收錄該詞。其釋義主要依據古代字書(如《說文解字》)和古籍注釋(如《漢書》注)。

參考資料依據:

  1. 《說文解字》 (東漢·許慎撰):對“骫”和“奊”單字的字形、本義進行了最權威的早期解釋,是理解“骫奊”詞義的基礎。中華書局影印本。
  2. 《漢書》及顔師古注 (唐·顔師古):通過引述應劭的注釋,提供了“骫奊”作為合成詞在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及其引申義(行為乖戾不正)的經典例證。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廣雅疏證》 (清·王念孫):對“骫”的單字義“曲”進行了訓诂,佐證其核心含義。
  4. 《漢字源流字典》 (谷衍奎編):對“骫”、“奊”的字形演變和本義有詳細分析。語文出版社。
  5. 《王力古漢語字典》:雖未直接收錄“骫奊”詞條,但對“骫”的釋義“骨彎曲”和“枉曲”提供了支持。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骫奊”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 基本解釋

    • 屈曲之狀:形容物體彎曲、不直的狀态。
    • 頭不正之貌:指頭部歪斜、不端正的形态。
  2. 拼音與書寫
    拼音為rèn rèn(注:此處拼音可能與現代标準發音存在差異,需結合古籍或方言進一步考證),書寫為“骫奊”。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如需更深入的考證(如古籍出處、演變脈絡),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敗火本秩邊人畢老阊阍馳晖赤冀丑慢春燈鹑哨,鹑笛蜑船蜑娘撢擇登得董作鬥健鬥媚争妍獨着方命發字鳳凰門鳳狂龍躁劾案宏器華風講史書積集驚鵩鳥急切畸輕畸重抗章勞平遴補立絨龍床漏費陸梁率順抹着閻王鼻子溺水盤腸撲通千裡船秋榜射像仕路衰年水劍四等特赦田殖薙染通玄晩實微機汙濺屋稅相出沒消費品西落鬼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