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屠販的意思、屠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屠販的解釋

屠者販夫。亦指地位低微的人。 北齊 劉晝 《新論·妄瑕》:“ 樊噲 ,屠販之竪; 蕭 曹 ,鬥筲之吏。”《新唐書·中宗八女傳》:“﹝ 安樂公主 ﹞與 太平 等七公主皆開府,而主府官屬尤濫,皆出屠販。” 清 黃景仁 《濟南病中雜詩》之一:“匿名屠販下,伏枕海山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屠販(tú fàn)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屠”和“販”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以屠宰牲畜并販賣其肉為職業的人,多指社會底層的從業者。以下從權威詞典及文獻角度詳細解析:


一、字義分解與組合義

  1. 屠(tú)

    • 本義:宰殺牲畜。《說文解字》:“屠,刳也。”指剖開動物軀體。
    • 引申義:從事屠宰職業者,如“屠戶”“屠夫”。
  2. 販(fàn)

    • 本義:買貨出售。《說文解字》:“販,買賤賣貴也。”即低價購入、高價售出的商業行為。
    • 引申義:小商人或流動攤販,如“商販”“攤販”。
  3. 屠販

    • 組合義:屠宰牲畜并售賣肉類的人,強調職業的複合性(生産+銷售)。
    • 社會屬性:古代屬“市井賤業”,常見于對底層勞動者的描述,如《史記·貨殖列傳》提及“屠牛羊彘千皮”的經營者。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屠販:屠宰牲畜并販賣的人。亦泛指市井商販。

    例證:唐·柳宗元《祭弟宗直文》:“屠販傭保,皆得父母兄弟。”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第4卷第321頁。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屠販:舊指以屠宰牲畜并賣肉為生的人。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322頁。

  3. 《辭源》(修訂本)

    屠販:屠宰和販賣。亦指操此業者。

    例證:《後漢書·祢衡傳》:“吾焉能從屠販兒耶!”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1556頁。


三、曆史文化背景

  1. 社會地位

    • 古代士農工商等級森嚴,屠販屬“工商”之末流,常與“屠沽”(屠宰與賣酒者)并稱,如《淮南子·泛論訓》:“夫屠販之人,污辱之處也。”
    • 唐代以後,隨着商業發展,屠販漸成市井常見職業,但仍被視為“賤業”(見《唐六典·戶部》)。
  2. 文學意象

    • 詩詞中多借“屠販”喻指出身微賤但才能卓越者,如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韓信羞将绛灌比,祢衡恥逐屠沽兒。”
    • 明清小說常以屠販為市井生活符號,如《水浒傳》中鎮關西原為“屠戶”。

四、語義演變與現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2.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3.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辭源》(修訂本)[M]. 商務印書館, 2015.
  4. 許慎. 《說文解字》[M]. 中華書局, 2013.
  5. 班固. 《漢書·貨殖傳》[M]. 中華書局, 2007.

網絡擴展解釋

“屠販”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詞義

“屠販”由“屠”(屠宰)和“販”(販賣)組合而成,指屠夫和商販,泛指從事屠宰、販賣等底層職業的人群,常帶有社會地位低微的隱含意義。例如:

二、出處與用法特點

  1. 曆史語境:該詞最早見于北齊劉晝《新論·妄瑕》,以“屠販之竪”形容樊哙的出身,與“鬥筲之吏”形成對比,突顯卑微身份。
  2. 貶義傾向:多用于指代底層勞動者或地位不高者,如唐代文獻提到官員選拔不當“出屠販”,清代詩詞以此表達隱逸或自嘲。
  3. 現代使用:當代語境中較少見,主要出現在古籍解讀或文學創作中。

三、補充信息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原文,可參考《新論·妄瑕》《新唐書》等古籍,或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暗樓子百家争鳴白膩闆橋報佑璧人才谟柴市禅錫朝倫塵顔慈烏返哺蹈儛地廬耳後生風法食風舉雲搖公本貢文挂軸罕罕覈辯鶴軀黃德艱服将軍樹借助激将罝網開口銷科學社會主義狼須蘭渚量金裡第理末買進貌敬閩隸牧騎凝澄牛奶怒氣沖沖辟啟前塗慶暖酋領絨衣三案色認深洞神俊折行十二諸侯守産受符天邑條列望竿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