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質的意思、令質的詳細解釋
令質的解釋
美好的品質。 明 方孝孺 《處士金君妻董氏墓銘》:“夫人少有令質,為父母所愛。既筓,擇士之賢者,得 金處士 而嫁之。” 清 褚人穫 《堅瓠八集·禁纏足表》:“沽村釀於市中,無妨令質;擷園蔬於雨裡,豈損柔情。”
詞語分解
- 令的解釋 令 í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臨猗縣一帶;b.複姓。 令 ǐ 量詞,印刷用的原張平版紙五百張為一令。 令 ì 上級對下級的指示:命令。法令。朝(乷 )令夕改。 古代官名:縣令。令尹。尚書令
- 質的解釋 質 (質) ì 本體,本性:物質。流質(流動的不是固體的東西)。實質。質言(實言)。沙質。本質。質點。品質。性質。素質。資質。 樸素,單純:質樸。質直。 問明,辨别,責問:質疑。質問。質詢。對質。 抵
專業解析
“令質”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探源
“令質”是一個古雅且具褒義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天賦禀性與資質,強調其美好、優秀、聰慧的特質。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美好的禀賦與資質
- “令”: 在此語境中意為“美好”、“善”、“佳”。如《詩經·小雅·角弓》有“此令兄弟,綽綽有裕”句,“令”即表“善”意。
- “質”: 指人的天資、禀性、本質、素質。如《論語·雍也》雲“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質”即指内在的質樸本性。
- “令質”合義: 指人天生具有的、美好的、優秀的禀賦與資質。它強調的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内在的聰慧、穎悟或高尚品質。
二、詞源與古籍用例
“令質”一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尤其用于品評人物,贊賞其天生的優秀素質:
- 《世說新語·言語》: “謝仁祖年八歲,謝豫章将送客。爾時語已神悟,自參上流。諸人鹹共歎之,曰:‘年少一坐之顔回。’仁祖曰:‘坐無尼父,焉别顔回!’”(劉孝标注引《晉陽秋》):“(謝尚)八歲,神悟夙成。……及長,開率穎秀,辨悟絕倫,脫略細行,不為流俗之事。……王導深器之。由是少有盛名。” 此處雖未直接出現“令質”二字,但對謝尚“神悟夙成”、“開率穎秀”的描述,正是“令質”的生動體現。
- 《晉書·卷七十九·謝尚傳》: 直接記載謝尚“幼有至性”、“及長,開率穎秀,辨悟絕倫”,同樣印證了其卓越的天賦。
- 《漢語大詞典》釋義: 明确将“令質”解釋為“美好的資質”。這是對“令質”一詞最權威的現代詞典釋義。
- 《辭源》(修訂本)釋義: 在“令”字條下,釋義“令”有“美善”義,并舉“令德”、“令名”、“令聞”等詞為例。“令質”的結構與含義與此類詞相同,指“美善的資質”。
三、近義詞辨析
- “天資”/“天賦”: 泛指天生的才能、資質,中性詞,不必然強調“美好”,但“令質”則明确帶有褒揚色彩。
- “聰慧”/“穎悟”: 側重于形容智力方面的聰明、反應快,是“令質”可能表現出的具體特質之一。
- “美質”: 與“令質”意義非常接近,都指美好的本質、素質。兩者常可互換使用。
總結
“令質”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典雅詞彙,專指人天生具有的美好、優秀、聰慧的禀賦與資質。它常見于古代史書、筆記小說中對傑出人物(尤其是年少聰慧者)的品評,蘊含着對天賦異禀的贊美。現代詞典如《漢語大詞典》、《辭源》均收錄并明确其釋義。其核心在于強調天賦的“美好”與“優異”特性。
網絡擴展解釋
“令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美好的品質或本質,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内在特質。以下是詳細解釋及補充信息:
基本釋義
-
詞義構成
- “令”:本義為“美好”(如“令名”“令德”),引申為“使、讓”。
- “質”:指本質、品質或樸實無華的特性。
組合後,“令質”強調内在的優良品性,如德行、才能或材質的卓越。
-
古籍例證
- 明代方孝孺在《處士金君妻董氏墓銘》中寫道:“夫人少有令質,為父母所愛”,描述董氏自幼具備美好品質。
- 清代褚人穫《堅瓠八集》提到“無妨令質”,借“令質”表達對質樸特質的肯定。
使用場景
- 文學描述:多用于贊美人物的高尚品德或事物的優質特性。
- 姓名寓意:作為名字時,寓意“聰慧、正直”,寄托對品性修養的期許。
- 日常語境:可引申為“通過行動使本質更佳”,如中“蝦灼熟後冷藏令質感更佳”。
注意事項
- 部分資料(如)将“令質”解釋為“指派任務并期待結果”,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讀。
- 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避免混淆。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筆材鄙器不譓布同朝蠅暮蚊逞憐辭吐單輕動悸碫磨齋墩布枋國粉房撫治幹豫豪幹暴取黑亮黑沈沈浣花灰市漸浸腳價挾斯介倅解衣槃磅金錯書近佳舉步潏蕩钜制扣綉壘口廉肉陵差吏員龍頭捋須馬口扪虱而談明光鋥亮耐熱辟回前代旗氅戚藩青裙缟袂求見卻略上回繕緝聖髓示例守習索飨濌伯團組織文車無往仙台秘府細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