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质的意思、令质的详细解释
令质的解释
美好的品质。 明 方孝孺 《处士金君妻董氏墓铭》:“夫人少有令质,为父母所爱。既筓,择士之贤者,得 金处士 而嫁之。”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禁缠足表》:“沽村酿於市中,无妨令质;擷园蔬於雨里,岂损柔情。”
词语分解
- 令的解释 令 í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令 ǐ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 令 ì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命令。法令。朝(乷 )令夕改。 古代官名:县令。令尹。尚书令
- 质的解释 质 (質) ì 本体,本性:物质。流质(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质。质言(实言)。沙质。本质。质点。品质。性质。素质。资质。 朴素,单纯:质朴。质直。 问明,辨别,责问:质疑。质问。质询。对质。 抵
专业解析
“令质”的汉语词典释义与探源
“令质”是一个古雅且具褒义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天赋禀性与资质,强调其美好、优秀、聪慧的特质。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美好的禀赋与资质
- “令”: 在此语境中意为“美好”、“善”、“佳”。如《诗经·小雅·角弓》有“此令兄弟,绰绰有裕”句,“令”即表“善”意。
- “质”: 指人的天资、禀性、本质、素质。如《论语·雍也》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质”即指内在的质朴本性。
- “令质”合义: 指人天生具有的、美好的、优秀的禀赋与资质。它强调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的聪慧、颖悟或高尚品质。
二、词源与古籍用例
“令质”一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尤其用于品评人物,赞赏其天生的优秀素质:
- 《世说新语·言语》: “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刘孝标注引《晋阳秋》):“(谢尚)八岁,神悟夙成。……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王导深器之。由是少有盛名。” 此处虽未直接出现“令质”二字,但对谢尚“神悟夙成”、“开率颖秀”的描述,正是“令质”的生动体现。
- 《晋书·卷七十九·谢尚传》: 直接记载谢尚“幼有至性”、“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同样印证了其卓越的天赋。
- 《汉语大词典》释义: 明确将“令质”解释为“美好的资质”。这是对“令质”一词最权威的现代词典释义。
- 《辞源》(修订本)释义: 在“令”字条下,释义“令”有“美善”义,并举“令德”、“令名”、“令闻”等词为例。“令质”的结构与含义与此类词相同,指“美善的资质”。
三、近义词辨析
- “天资”/“天赋”: 泛指天生的才能、资质,中性词,不必然强调“美好”,但“令质”则明确带有褒扬色彩。
- “聪慧”/“颖悟”: 侧重于形容智力方面的聪明、反应快,是“令质”可能表现出的具体特质之一。
- “美质”: 与“令质”意义非常接近,都指美好的本质、素质。两者常可互换使用。
总结
“令质”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典雅词汇,专指人天生具有的美好、优秀、聪慧的禀赋与资质。它常见于古代史书、笔记小说中对杰出人物(尤其是年少聪慧者)的品评,蕴含着对天赋异禀的赞美。现代词典如《汉语大词典》、《辞源》均收录并明确其释义。其核心在于强调天赋的“美好”与“优异”特性。
网络扩展解释
“令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美好的品质或本质,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内在特质。以下是详细解释及补充信息:
基本释义
-
词义构成
- “令”:本义为“美好”(如“令名”“令德”),引申为“使、让”。
- “质”:指本质、品质或朴实无华的特性。
组合后,“令质”强调内在的优良品性,如德行、才能或材质的卓越。
-
古籍例证
- 明代方孝孺在《处士金君妻董氏墓铭》中写道:“夫人少有令质,为父母所爱”,描述董氏自幼具备美好品质。
- 清代褚人穫《坚瓠八集》提到“无妨令质”,借“令质”表达对质朴特质的肯定。
使用场景
- 文学描述:多用于赞美人物的高尚品德或事物的优质特性。
- 姓名寓意:作为名字时,寓意“聪慧、正直”,寄托对品性修养的期许。
- 日常语境:可引申为“通过行动使本质更佳”,如中“虾灼熟后冷藏令质感更佳”。
注意事项
- 部分资料(如)将“令质”解释为“指派任务并期待结果”,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误读。
- 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避免混淆。
若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榜文徧照瘭疮标垛不可捉摸称遂崇重赐官淡客瞪眡订礼短韵独奏州额题乏资風鶴耕垦钩觡诡辞灏茫合该怀矜皇情潢洋花塼贾傅箭波讲官机臣即今九域叩别捆儿狼狈周章两尺半吏政鸣箫捻钱攀愁箧牍轻辔劬蹇屈起绕脖子扰乱善友襹襹述命朔鼓缇钥通核土豹土利箨冠畏日文君新醮无量劫孝门小轴衅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