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錯書的意思、金錯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錯書的解釋

書體名。《初學記》卷二十一引 晉 王愔 《文字志》:“金錯書,八體書法不圖其形,或雲以銘金石,故謂之金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金錯書是中國古代一種獨特的書法藝術形式與文字裝飾工藝,主要盛行于秦漢時期。以下從漢語詞典及文字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起源

金錯書(又稱“錯金書”)指用金銀絲鑲嵌在器物或簡牍上形成文字的美術字體。其名源于“錯金”工藝(“錯”即鑲嵌之意),屬篆書變體。《說文解字》記載:“錯,金塗也”,說明其以金屬鑲嵌為技術核心。起源可追溯至商周青銅器銘文裝飾,至秦漢發展為獨立書體。


二、藝術特點

  1. 字形特征

    筆畫盤曲如蟲蛇,轉折處呈镂空狀,線條粗細勻稱,因需適應金屬鑲嵌工藝,結構較篆書更為繁複規整。東漢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叙》中将其歸為“秦書八體”之一,形容其“鳥蟲之形,蜿蜒相屬”。

  2. 工藝技法

    先在載體表面錾刻凹槽,再将金絲/金箔嵌入槽中,經打磨使文字與器物表面齊平。此法常見于貴族用器(如鼎、壺、符節)及錢币(如王莽“一刀平五千”刀币)。


三、曆史應用


四、演變與影響

隋唐後,金錯工藝漸衰,但其藝術形式融入書法:


五、現代研究與價值

當代學者通過考古實物(如河北滿城漢墓錯金銅器)還原工藝,确認其為中國早期“金屬書法”的重要實踐。故宮博物院藏“鄂君啟金節”為現存最完整的戰國錯金書實證,被列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主要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班固《漢書·食貨志》(中華書局二十四史校注本)
  3. 阮元《積古齋鐘鼎彜器款識》(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4.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滿城漢墓發掘報告》(文物出版社)
  5. 故宮博物院官網“鄂君啟節”數字檔案(需替換為有效鍊接時建議引用《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ISBN 978-7-5325-7710-8)

網絡擴展解釋

“金錯書”是中國古代書法中的一種特殊書體,其含義和特點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基本定義

金錯書是一種用于銘刻金石的書體,名稱來源于其用途。據晉代王愔《文字志》記載,因其多用于鑄造或刻制在金屬器物(如錢币、鐘鼎)上,故稱“金錯”。

2.曆史淵源

3.藝術特點

4.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錢币、禮器等金屬器物的銘文刻制,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

5.相關争議

部分文獻認為其屬于“八體書法”之一,但具體形态因缺乏實物佐證,學界存在不同解讀。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文獻中的具體描述,可參考《文字志》《五十六種書并序》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八音響悖傲别有心腸補差車軸草崇竦鉏強楚逐臣大理花谠論訂親頓遞司恩遇迩時伏虎林高壓氧艙根業攻虛拐點關撲駭汗韓陵片石恨恨黃能華人惠氣假而奇零景教激贊老鳏令聞嘉譽驎駒鑼鼓喧天旅币賣男鬻女面起餅妙擇冥默南服偏摯潛鱗輕財敬士穹龜曲戾攘外人琴兩亡山簡興少住神乎手械衰癃送故迎新酥酒瑣碌萬古蟾縣令險戲哓音瘏口西高止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