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體名。《初學記》卷二十一引 晉 王愔 《文字志》:“金錯書,八體書法不圖其形,或雲以銘金石,故謂之金錯。”
“金錯書”是中國古代書法中的一種特殊書體,其含義和特點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金錯書是一種用于銘刻金石的書體,名稱來源于其用途。據晉代王愔《文字志》記載,因其多用于鑄造或刻制在金屬器物(如錢币、鐘鼎)上,故稱“金錯”。
主要用于錢币、禮器等金屬器物的銘文刻制,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
部分文獻認為其屬于“八體書法”之一,但具體形态因缺乏實物佐證,學界存在不同解讀。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文獻中的具體描述,可參考《文字志》《五十六種書并序》等古籍原文。
金錯書是一種典籍的名稱,金指金字筆畫,錯指錯誤,書指書籍。因為此書中記載的内容與正統的哲學理論有所出入,被認為是一本錯誤的典籍,所以得名為金錯書。
金錯書可以拆分為“金”、“錯”和“書”三個字。其中,“金”字的部首為“钅”,總計五畫;“錯”字的部首為“欠”,總計四畫;“書”字的部首為“丨”,總計四畫。
金錯書最早出自中國古代的《漢書·律曆志》,記載着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時期的事件。此書中提到:“黃巾賊立書以殿天下,號為金錯書。”這裡的“金錯書”指的是黃巾起義領袖張角所著的一本充滿異端思想和錯誤理論的著作。
繁體字“金錯書”的書寫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金錯書”的寫法與現代相差不大,僅僅是筆劃的一些細微差别。
1. 他的思想偏離了正道,被認為是一本金錯書。
2. 這部小說雖然通俗,但絕不是一本金錯書。
金銀錯、珠寶錯、美麗錯
錯誤著作、偏執典籍、歪理典章
正統典籍、正統著作、正道理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