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道家稱脾神為“靈元”。《<黃庭内景經>叙》“若困病者,心存讀之,垂死亦愈” 務成子 注:“ 涓子 雲:靈元是脾神,長四寸,坐脾上,如嬰兒著黃衣,位為中部明堂老君。”
(2).七竅之元神。 唐 呂岩 《絕句》之三:“白6*虎神符潛姹女,靈元鎮在七元君。”
(3).神靈。《雲笈七籤》卷四六:“欲傳某上法,敢告靈元,未知可否。”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靈元漢語 快速查詢。
“靈元”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和來源不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在道家典籍中,“靈元”主要指脾神,即人體五髒中脾髒的神靈。根據《黃庭内景經》的注解,脾神被稱為“靈元”,形象化為“長四寸,坐脾上,如嬰兒著黃衣”。這一解釋在唐代呂岩的《絕句》中也有體現,如“靈元鎮在七元君”。
道家還認為“靈元”是七竅(眼、耳、鼻、口等)的元神,即人體感官與精神的核心主宰。唐代文獻中提到“靈元”與“白虎神符”等修煉術語相關聯,體現了道教内丹學的思想。
在更廣泛的宗教或文學語境中,“靈元”可代指神靈或超自然存在。例如《雲笈七籤》中記載“敢告靈元”,此處“靈元”即指神靈。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網)提到“靈元”形容“才華橫溢”,但這一用法缺乏古籍或權威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誤用,需謹慎參考。
“靈元”的核心含義集中在道家思想體系内,具體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黃庭内景經》《雲笈七籤》等道教經典。
靈元(líng yuán)是一個漢語詞彙,可以指代“靈感的源泉”或“精神的支持”。這個詞常常用來表示某個事物的核心或原創性的來源。
靈元的拆分部首是“火”和“兒”,部首是指漢字中歸類的一種特定部分,用以幫助索引和理解字義。該字的筆畫數為16畫,指的是書寫這個字所需的基本筆畫數量。
靈元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其确切的起源尚不清楚。然而,從其字義和用法來看,可以猜測它源于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和文化觀念,以表達人們對靈感、創造力和精神支持的重視。
靈元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靈元」。繁體字是漢字的一種書寫形式,主要在台灣、香港和澳門使用。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寫法可能有所不同。靈元這個詞在古代常常寫作「靈淵」,其中的「淵」是指深淵或源泉。
1. 音樂家們往往通過旅行來尋找靈元,從不同文化和環境中汲取靈感。
2. 這次會議是我們的創作靈元,讓我們共同探讨如何提高作品的質量。
組詞:靈感、元素、靈秀
近義詞:靈感、靈感之源
反義詞:平凡、缺乏靈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