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萬章上》:“ 伊尹 耕於 有莘 之野。” 趙岐 注:“ 有莘 ,國名。 伊尹 初隱之時,耕於 有莘 之國。”後以“莘野”指隱居之所。 五代 齊己 《贈白處士》詩:“ 莘 野居何定,浮生知是誰。” 宋 曾鞏 《寄緻仕歐陽少師》:“耕稼歸 莘 野,畋漁返 渭 濱。” 清 方文 《送萬茂先應征北上》詩:“ 莘 野釋耕耒, 磻溪 揮釣竿。”
“莘野”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莘野”從具體地名演變為文化符號,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隱逸精神的推崇。其内涵既包含地理指向(有莘國),更側重精神層面的歸隱之意。
《莘野》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地方荒涼、野生植物叢生的狀态。它常用來形容山野、原野、鄉村等自然環境。
《莘野》這個詞的部首是“艹”,表示與植物相關,它的整體筆畫數是16畫。
《莘野》一詞源自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詩經》,古代文人通過描述山野之美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在繁體字中,莘野的寫法為「薪野」。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莘野的寫法有所變化。它的古體字形為「薪野」,其中的「薪」指的是柴草,與野地、鄉村等自然環境有關。
1. 這個小村莊位于莘野之中,給人一種甯靜而自然的感覺。
2. 在莘野裡漫步,仿佛可以遠離塵嚣,享受大自然的美麗。
3. 她喜歡遠足和野餐,因為隻有莘野之中,她才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組詞:莘莘(形容衆多、茂盛)、野外、莘莘學子(指許多學生)。
近義詞:荒野、荒涼、蠻荒、蒼茫。
反義詞:繁華、都市、鬧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