伻圖的意思、伻圖的詳細解釋
伻圖的解釋
(1).語本《書·洛诰》:“伻來,以圖及獻蔔。”謂遣人繪圖。 宋 張士遜 《憶越州》詩之一:“霜縑若得一千幅,伻圖何必乘蘭舠。”
(2).引申為規劃。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三:“ 建康 創建府治, 石林 委府僚伻圖再三,不葉意。”
詞語分解
- 伻的解釋 伻 ē 出使,令使。 使者。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圖的解釋 圖 (圖) ú 用繪畫表現出來的形象:圖畫。圖案。圖譜。圖鑒。 指地圖:《亞洲略圖》。圖窮匕見。 畫:畫影圖形。 計謀,計劃:宏圖(亦作“弘圖”、“鴻圖”)。良圖。 謀取,希望得到:圖謀。圖利。企圖。
網絡擴展解釋
“伻圖”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析如下:
1. 基本定義
- 詞義:指遣人繪圖,後引申為規劃。
- 結構:動賓結構,“伻”為動詞(使、派遣),“圖”為名詞(圖畫、地圖)。
2. 詞源與文獻出處
- 《尚書·洛诰》:最早見于《尚書·洛诰》中的“伻來,以圖及獻蔔”,意為派遣使者攜帶地圖和占卜結果前來。
- “伻”的釋義:單獨使用時,“伻”有“使”“從”之意(如《爾雅·釋诰》),強調派遣或指使的動作。
3. 用法與實例
- 古代用法:常見于描述帝王或官員規劃疆域、建築等事務。例如:
- 宋代張士遜《憶越州》詩:“伻圖何必乘蘭舠”,指無需親自乘船,隻需遣人繪圖即可。
- 宋代周煇《清波雜志》記載建康府治的規劃時提到“伻圖再三”,強調反複設計的過程。
4. 擴展解釋
- 引申義:從具體“繪圖”發展為抽象意義的“規劃”,如《尚書》中“伻圖”不僅指繪圖,還包含通過占卜和地圖制定策略的完整規劃流程。
5. 發音與字形
- 拼音:伻(pēng 或 bēng),圖(tú)。不同文獻注音略有差異,現代多讀為pēng tú。
- 字形:“伻”由“人”和“平”組成,可能隱含“使人平定事務”之意。
“伻圖”一詞體現了古代通過繪圖和占卜進行決策的治理方式,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其詞義演變也反映了漢語從具體到抽象的擴展邏輯。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原文及宋代文獻實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伻圖(bēngtú)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伻圖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思考、考慮”。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在腦海中仔細思考問題或者做出決策的情景。
拆分部首和筆畫: 伻圖這個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人”字旁,右邊是“土”字旁。總共有9個筆畫,其中人字旁有2個筆畫,土字旁有5個筆畫,剩下2個筆畫是封筆。
來源: 伻圖是中國古代漢字的一個詞語,它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這個詞的意義和用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可能會有所變化。
繁體: 伻圖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伻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伻圖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古代有時用「伻」表示這個字,有時用「䜣」表示。這些不同的字形反映了古代漢字的演變和變化。
例句: 他在伻圖了幾天後,終于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