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險要,要害。 宋 葉適 《江陵府修城記》:“自 淮南 至京以西,數千裡險害之地,皆特使将軍城之。”
(2).兇惡殘忍。《後漢書·郭太傳》:“ 賈淑 字 子厚 , 林宗 鄉人也。雖世有冠冕,而性險害,邑裡患之。”
“險害”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xiǎn hài,其含義可從兩個維度解釋:
指地勢險要或軍事要害之處
常見于古代文獻,描述戰略位置的重要性。例如:
形容人性情兇惡、殘忍
多用于曆史記載或人物評價。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或宋代葉適相關文獻()。
《險害》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危險和禍害的意思。它形容事物存在潛在的危險性或能給人們帶來傷害、災難等負面影響。
《險害》的拆分部首為阜,拼音為fù,它是這個字的部首成分。它總共由11個筆畫構成。
《險害》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而來。它起源于甲骨文時期,經過了不同時期的演變和定型,最終形成了今天我們所使用的字形。
《險害》的繁體字形為「險害」。
在古時候,「險害」可能采用不同的寫法和字體形式。具體的寫法可能會因時代和文化的不同而稍有差異。
1. 他的行為舉止非常魯莽,容易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嚴重的險害。
2. 駕駛時要特别留意路上的險害因素,确保安全行駛。
3. 這種藥物的使用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險害,患者需謹慎使用。
險情、險惡、危險、危害、災害、隱患等。
危險、禍害、風險、威脅等。
安全、平安、無害、無惡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