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嶺南三家的意思、嶺南三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嶺南三家的解釋

指 清 初 廣東 詩人 屈大均 、 梁佩蘭 、 陳恭尹 。 王隼 輯有《嶺南三大家詩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嶺南三家,指清初廣東三位傑出詩人屈大均、陳恭尹、梁佩蘭的并稱。他們是清初嶺南詩壇的代表人物,其創作成就卓著,影響深遠,共同奠定了嶺南詩歌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1. 定義與成員

    • “嶺南三家”是一個特定的文學史稱謂,專指活躍于清初順治、康熙年間的廣東籍詩人屈大均(番禺人)、陳恭尹(順德人)、梁佩蘭(南海人)。
    • 三人因地域(同屬嶺南)、時代相近、詩名卓著且交往密切,被後人并稱為“嶺南三家”。這個稱號最早由清人王隼編選《嶺南三大家詩選》所确立并廣為流傳。
  2. 形成背景

    • 三人均經曆了明清易代的巨變。屈大均、陳恭尹曾積極參與抗清鬥争,失敗後心懷故國之思與身世之悲;梁佩蘭則在清朝考取進士,出仕後又歸隱。不同的經曆深刻影響了他們的創作主題和風格。
    • 清初詩壇流派紛呈,“嶺南三家”的崛起,标志着嶺南地區文學力量的顯著提升,成為與“江左三大家”(錢謙益、吳偉業、龔鼎孳)等并立的重要詩歌群體。
  3. 詩歌特點與貢獻

    • 屈大均:詩風雄奇奔放,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和強烈的民族意識。作品多歌頌抗清志士、描繪嶺南風物,感情激越,氣勢磅礴,被譽為“嶺南屈原”。其詩是嶺南“雄直”詩風的重要代表。
    • 陳恭尹:詩歌沉郁蒼涼,含蓄蘊藉。擅長寓家國之痛、身世之感于懷古、詠物之中,風格多樣,七律成就尤高。其詩體現了深沉的遺民情懷和藝術上的錘煉。
    • 梁佩蘭:詩風較為多元,早期作品有反映現實、關心民瘼之作,後期則偏于醇雅平和。其詩講究格律,注重詞采,在藝術技巧上較為精工。
    • 共同點:三人均根植嶺南文化,作品中常描繪嶺南獨特的自然風光(如羅浮山、珠江)、民俗風情和物産,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他們的創作實踐極大地提升了嶺南詩歌的全國性影響。
  4. 影響與地位

    • “嶺南三家”的詩歌創作,是清初詩壇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了嶺南文學在特定曆史時期的最高成就。
    • 他們的作品不僅在當時享有盛譽,對後世嶺南詩人乃至整個廣東文化的發展都産生了深遠影響,其“雄直”詩風被視為嶺南詩歌的重要傳統之一。
    • 王隼編選的《嶺南三大家詩選》是“嶺南三家”得名并确立地位的關鍵文獻,該選本的流傳使他們的聲名遠播。

主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嶺南三家”是清初廣東地區三位著名詩人的合稱,具體指屈大均、梁佩蘭、陳恭尹。他們因文學成就突出且居裡鄰近(分屬番禺、南海、順德),在創作上互相推崇,成為當時嶺南詩壇的代表人物。

核心信息:

  1. 成員構成

    • 屈大均:以慷慨激昂的愛國詩著稱,作品多反映家國情懷。
    • 梁佩蘭:詩風清麗,擅長山水田園題材。
    • 陳恭尹:兼具豪放與婉約,常借古喻今。
  2. 背景與影響
    三人活躍于明末清初,因廣東(古稱“嶺南”)地域文化相近,常交流切磋,形成獨特的詩歌風格,推動了嶺南文學的發展。清人王隼曾輯錄《嶺南三大家詩選》,進一步确立了他們的地位。

  3. 注意區分
    部分資料(如)誤将“嶺南三家”解釋為畫派、韻派等文化流派,實為混淆。該詞專指上述三位詩人,與“嶺南畫派”等概念無關。

如需了解三人具體作品或文學主張,可參考《嶺南三大家詩選》及相關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昂聳拔渡敗絮闆殭避易莐藩馳競沖操達辭擔擔面刁讦耋嗟滌汰東都門鵝城反仄俸糧呴呴驩悰化學性質家訪江口剪路箋啟鲛帳賈似道極貴激勵罝罦鞠仗誇人窺玉老練廉利淩虐靈瑟龍蛇陣陋室空堂南蓢片合篇簡瓢觯蚍蜉戴盆秋霰權貴勸進榮寵軟柔柔如是首陽說啰說皂搜伏醍醐萬戶千門晚學生無蕲橡皮釘子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