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釘子的意思、橡皮釘子的詳細解釋
橡皮釘子的解釋
猶軟釘子。比喻以婉轉隱晦的方式進行斥責或拒絕。 茅盾 《子夜》十四:“ 屠維嶽 第二次聽出 吳荪甫 很挖苦他,也就回敬了一個橡皮釘子。” 茅盾 《清明前後》第一幕:“﹝ 餘為民 ﹞隻有一點美中不足,在碰了人家的橡皮釘子而自解嘲的時候,他那笑形,他那眼神,宛然是個白癡。”
詞語分解
- 橡皮的解釋 ∶硫化橡膠的通稱 ∶用橡膠制成能擦掉石墨或墨水痕迹的文具詳細解釋.硫化橡膠的通稱。.以橡膠或其他材料制成的文具,能擦掉石墨或墨水的痕迹。
- 釘子的解釋 一端扁平、一端尖銳的金屬細棒形物件,起固定、連接作用,也可用以懸挂物品或做别的用處詳細解釋.金屬間或用竹子制成的細棍形的物件。一端有扁平的頭,另一端尖銳,主要起固定或連接作用,也可以用來懸挂物品或作
網絡擴展解釋
“橡皮釘子”是一個漢語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以婉轉或隱晦的方式表達拒絕或斥責,屬于中性詞。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 拼音:xiàng pí dìng zǐ
- 詞性:名詞性短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
- 近義詞:軟釘子()。
含義拆解
- “橡皮”的隱喻:象征柔韌、不易直接對抗的特性,與“釘子”的尖銳形成對比,比喻表面溫和卻暗含否定或批評的态度。
- “釘子”的象征:代表拒絕或攻擊性,但通過“橡皮”弱化了直接沖突,轉為迂回表達()。
出處與例句
- 經典出處:茅盾《子夜》中,屠維嶽面對挖苦時“回敬了一個橡皮釘子”,體現職場中的隱晦交鋒()。
- 使用場景:常見于人際交往中需顧及情面時,例如委婉拒絕請求、間接批評錯誤等。
總結特點
- 形式:非正面沖突,留有回旋餘地。
- 效果:既表達立場,又避免關系僵化()。
如需更多例句或語境分析,可參考文學作品中相關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橡皮釘子》的意思
《橡皮釘子》是一個成語,意為說話或行事不負責任、不靠譜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橡皮釘子》的部首是木,拆分筆畫為7畫。
來源
《橡皮釘子》這個成語的來源,根據史書記載,相傳古代一個結實的橡木釘子,如果被反複敲打而沒有進一步深入,就顯得無用而被人丢棄。所以,這個成語用來形容說話或行事不負責任、不靠譜的人。
繁體
繁體字為《橡皮釘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作「橡皮釘子」,并沒有現代常用的「橡皮釘子」的寫法。
例句
他從來不按時完成工作,真是個橡皮釘子。
組詞
橡皮釘子沙發、橡皮釘子性格
近義詞
不靠譜、不負責任、靠不住
反義詞
靠譜、負責任、可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