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岭南三家的意思、岭南三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岭南三家的解释

指 清 初 广东 诗人 屈大均 、 梁佩兰 、 陈恭尹 。 王隼 辑有《岭南三大家诗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岭南三家,指清初广东三位杰出诗人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的并称。他们是清初岭南诗坛的代表人物,其创作成就卓著,影响深远,共同奠定了岭南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 定义与成员

    • “岭南三家”是一个特定的文学史称谓,专指活跃于清初顺治、康熙年间的广东籍诗人屈大均(番禺人)、陈恭尹(顺德人)、梁佩兰(南海人)。
    • 三人因地域(同属岭南)、时代相近、诗名卓著且交往密切,被后人并称为“岭南三家”。这个称号最早由清人王隼编选《岭南三大家诗选》所确立并广为流传。
  2. 形成背景

    • 三人均经历了明清易代的巨变。屈大均、陈恭尹曾积极参与抗清斗争,失败后心怀故国之思与身世之悲;梁佩兰则在清朝考取进士,出仕后又归隐。不同的经历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主题和风格。
    • 清初诗坛流派纷呈,“岭南三家”的崛起,标志着岭南地区文学力量的显著提升,成为与“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等并立的重要诗歌群体。
  3. 诗歌特点与贡献

    • 屈大均:诗风雄奇奔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作品多歌颂抗清志士、描绘岭南风物,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被誉为“岭南屈原”。其诗是岭南“雄直”诗风的重要代表。
    • 陈恭尹:诗歌沉郁苍凉,含蓄蕴藉。擅长寓家国之痛、身世之感于怀古、咏物之中,风格多样,七律成就尤高。其诗体现了深沉的遗民情怀和艺术上的锤炼。
    • 梁佩兰:诗风较为多元,早期作品有反映现实、关心民瘼之作,后期则偏于醇雅平和。其诗讲究格律,注重词采,在艺术技巧上较为精工。
    • 共同点:三人均根植岭南文化,作品中常描绘岭南独特的自然风光(如罗浮山、珠江)、民俗风情和物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他们的创作实践极大地提升了岭南诗歌的全国性影响。
  4. 影响与地位

    • “岭南三家”的诗歌创作,是清初诗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岭南文学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最高成就。
    •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享有盛誉,对后世岭南诗人乃至整个广东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雄直”诗风被视为岭南诗歌的重要传统之一。
    • 王隼编选的《岭南三大家诗选》是“岭南三家”得名并确立地位的关键文献,该选本的流传使他们的声名远播。

主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岭南三家”是清初广东地区三位著名诗人的合称,具体指屈大均、梁佩兰、陈恭尹。他们因文学成就突出且居里邻近(分属番禺、南海、顺德),在创作上互相推崇,成为当时岭南诗坛的代表人物。

核心信息:

  1. 成员构成

    • 屈大均:以慷慨激昂的爱国诗著称,作品多反映家国情怀。
    • 梁佩兰:诗风清丽,擅长山水田园题材。
    • 陈恭尹:兼具豪放与婉约,常借古喻今。
  2. 背景与影响
    三人活跃于明末清初,因广东(古称“岭南”)地域文化相近,常交流切磋,形成独特的诗歌风格,推动了岭南文学的发展。清人王隼曾辑录《岭南三大家诗选》,进一步确立了他们的地位。

  3. 注意区分
    部分资料(如)误将“岭南三家”解释为画派、韵派等文化流派,实为混淆。该词专指上述三位诗人,与“岭南画派”等概念无关。

如需了解三人具体作品或文学主张,可参考《岭南三大家诗选》及相关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买白面儒冠版授备品鬓钗不及时畅郁错节盘根打把势大刀阔斧珰竖钓师地机砥励冬景天东坛逗拢耳目众多饭盂匪薄分岭该悉高径公验光澄跪练和恺回乐峰浑然无知家道消乏吉从秸子饥困拘泥魁黠漏春和尚落不是漫天王篾弃民经民母泡灯闝妓茕弱权衡扰扰胶胶山肴世及首问制水到鱼行水电局泰筮天王同穴危逼文章草乌帽红裙销凝小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