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 如此這麼;像這樣
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清· 劉開《問說》
(1).像這樣。《禮記·哀公問》:“君子言不過辭,動不過則,百姓不命而敬恭,如是則能敬其身。” 宋 葉適 《送林子柄序》:“材之成者知其必能安於命,不然,不強售也。嗚呼!能如是,足矣。”《紅樓夢》第一二○回:“下愚當時也曾與他往來過數次,再不想此人竟有如是之決絶。” 老舍 《四世同堂》二九:“學生如是,市民們就必更容易撕去臉皮,苟安一時。”
(2).佛教語。印可、許可之辭。《金剛經·善觀啟請分》:“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宋 蘇轼 《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詩:“心通豈復問雲何,印可聊須答如是。”
“如是”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rú shì”,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如是”意為“如此”“像這樣”,用于指代前文所述内容或确認某種事實狀态。例如:
在佛教經典中,“如是”具有特殊含義:
常見于古代文獻中表達類比或結論: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禮記》《金剛經》等文獻原文,或參考權威詞典(如滬江詞典、漢典)的詳細釋義。
《如是》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如此”,表示事物的狀态、情況或方式等與所述或所指的一緻。它常用于叙述、強調或肯定某事物的情況或方式。
《如是》的部首是女(女字旁),共有5個筆畫。
《如是》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李斯列傳》:“李斯《鹹陽十要》以教授孩子曰:‘吾聞之夫子,教子以能如是而已矣!’”
在中國的繁體字中,将《如是》改寫為「如是」。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在《廣韻》中,将《如是》寫作“如次”。
1. 他做事一向認真,就是這次也是如是。 2. 不管别人是否理解,我對于這個問題的看法就是如是。
如同、如何、如出一轍、如雷貫耳、如日中天
近義詞:如此、這樣、如許、如斯 反義詞:不如、不是、反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