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形質。《雲笈七籤》卷六一:“精氣晝出於首,夜栖於腹。當自尊其首,重其腹。色莊於上,敬直於中,應機無想,唯善是與,此神氣事質合吾一體,謂之大順。”
“事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理解:
“事質”指事物的本質與形态,即“形質”。其中“事”指具體事件或現象,“質”指内在特性或根本屬性。該詞強調透過表象把握事物核心特征。
最早見于道教典籍《雲笈七籤》卷六十一:“精氣晝出于首,夜栖于腹...此神氣事質合吾一體,謂之大順。”此處描述人體精氣運行與形神合一的狀态,将“事質”與“神氣”對應,體現形神統一的哲學觀。
需區分“事質”與“事理”(事物規律)、“事态”(事件發展狀态)的差異。前者側重靜态屬性,後兩者側重動态過程或規律。
提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古籍或學術讨論中。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道教文獻。
事質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事情的本質或者實質。它描述的是事物存在的本質特征或者真實面目。
事質的部首是亻(人字旁)和石(石字旁),筆畫數為7畫。
事質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事質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語中,事質并沒有太多差異的寫法,基本上與現代漢字形式相同。
1. 通過研究這個問題的事質,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本質特征。
2. 他一直努力鑽研科學事質,以便能夠做出更有意義的貢獻。
一事一質、本質、實質等。
近義詞: 本質、實質、真谛。
反義詞: 表面、外觀、虛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