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亭台樓閣。《新唐書·長甯公主傳》:“亭閣華詭埒 西京 。”
亭閣是漢語中用于泛指傳統園林或建築群中各類景觀性建築的組合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亭
指四面開敞、有頂無牆的小型建築,最早源于周代,主要供行人歇息或觀景。其造型多樣(如六角、八角、圓形),常見于園林或自然景觀中,例如醉翁亭、愛晚亭等四大名亭。
閣
指底部架空、通常為兩層的精緻建築,四面開窗,兼具實用與觀賞功能。多用于藏書(如天一閣)、供奉佛像(如佛香閣)或登高遠眺。
亭閣常作為古典園林的核心元素,體現“天人合一”的美學思想。例如《新唐書·長甯公主傳》記載“亭閣華詭埒西京”,形容其建築風格與都城長安相媲美。兩者的組合也常見于詩詞,如“樓台亭閣換新顔”,象征人文與自然的和諧。
類型 | 結構特點 | 主要用途 | 典型示例 |
---|---|---|---|
亭 | 有頂無牆,通透輕盈 | 休憩、觀景 | 湖心亭、陶然亭 |
閣 | 雙層架空,四面開窗 | 藏書、供奉、遠眺 | 滕王閣、蓬萊閣 |
在園林設計中,亭閣常與廊、舫等建築結合,形成移步換景的空間層次感。例如蘇州拙政園的“荷風四面亭”與“留聽閣”,通過布局體現虛實相生的意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建築實例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園冶》《新唐書》等古籍。
《亭閣》是一個漢字詞語,泛指園林中的建築物,通常用于指代小巧雅緻的亭子和宏偉華麗的閣樓。
《亭閣》的拆分部首是亠和阝。亠是井字頭,阝是部首“阜”的變體。這個詞總共有12個筆畫。
《亭閣》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亭子和閣樓是中國古代園林和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的文化内涵。繁體字“亭閣”中的“閣”保留了古代文字的特點。
在古代,寫作《亭閣》的方式是稍微有所不同的。亭字在古代寫法中,上方有一個"八"字形的偏旁,下方則是一個"丩"字形的偏旁,表示了房舍的形狀。閣字在古代寫法中,則是在“門”字的上方再加一個“阝”字形的偏旁。這兩個字的古代寫法更加複雜,但依然能夠表達《亭閣》的概念。
1. 池畔綠樹環繞,幾座精緻的亭閣點綴其中。
2. 這座園林因為建有精美的亭閣,成為了遊客們流連忘返的地方。
亭台樓閣、亭子、閣樓
近義詞:亭、亭台、閣、樓
反義詞:平房、茅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