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薮的意思、十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薮的解釋

古代十大湖泊的總稱。《爾雅·釋地》:“ 魯 有 大野 、 晉 有 大陸 、 秦 有 楊陓 、 宋 有 孟諸 、 楚 有 雲夢 、 吳 越 之間有 具區 、 齊 有 海隅 、 燕 有 昭餘祁 、 鄭 有 圃田 、 周 有 焦護 ,十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十薮”是中國古代對十大湖泊的統稱,這一概念源自《爾雅·釋地》的記載。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出處
    “十薮”指先秦時期分布于各諸侯國的十個大型湖泊,主要作為地理标識和資源聚集地。該詞最早見于《爾雅·釋地》,其中明确列舉了各薮的名稱及所屬諸侯國。

  2. 具體名稱及分布
    根據記載,十薮包括:

    • 魯國大野(今山東巨野北)
    • 晉國大陸(今河南獲嘉西北)
    • 秦國楊陓(具體位置存疑,一說在陝西)
    • 宋國孟諸(今河南商丘東北)
    • 楚國雲夢(跨今湖北、湖南)
    • 吳越具區(今太湖)
    • 齊國海隅(今山東沿海)
    • 燕國昭餘祁(今山西祁縣一帶)
    • 鄭國圃田(今河南中牟西)
    • 周朝焦護(一說在河南原陽西南)。
  3. “薮”的引申含義
    單字“薮”本義為水草豐茂的湖澤,後引申為“人或物聚集之處”,如《尚書》中“淵薮”比喻人才彙聚地。這與十薮作為古代重要水域和資源中心的地位相呼應。

補充說明
部分薮的具體位置因曆史變遷存在争議,且多數現已消失或更名。研究十薮對理解先秦地理及古代水文環境有重要參考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十薮》的意思:

《十薮》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非常豐富的草木叢生之地,也指事物繁多、複雜紛繁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十薮》的拆分部首是 “艸”,拆分筆畫是 23 畫。

來源:

《十薮》是取自《詩經·秦風·無衣》,原文是“無衣,無衣,薪之矢兮!質爾門戟,質我戎矢。薮生陂之矢兮,何傷貞矣!”其中,“薮”意為草木繁盛之處。

繁體:

《十薮》的繁體寫法為「十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薮」的寫法與現代相似,由辶和艹構成,表示青草和草木茂盛的地方。

例句:

他家後院常年不打理,長滿了野草和雜草,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十薮》。

相關詞語:

組詞:薮中草木、薮外枯藤。

近義詞:叢林、茂密。

反義詞:貧瘠、荒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