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敦行的意思、敦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敦行的解釋

笃行。《逸周書·小明武》:“敦行王法,濟用金鼓。” 明 歸有光 《平和李氏家規序》:“君從 晉江 蔡介夫 先生受學,敦行古道。”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科第·種德》:“﹝ 張映葵 ﹞好學能文,敦行不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敦行

“敦行”為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笃實履行、勉力踐行,強調以踏實嚴謹的态度實踐道德準則或具體事務。以下從釋義、出處及現代用法展開分析:

一、基本釋義

  1. “敦”:取“敦厚、笃實”之義,引申為誠懇、勤勉。《說文解字》釋“敦”為“厚也”,段玉裁注:“凡厚重、敦勉皆此義。”
  2. “行”:指行為、實踐。《論語·述而》有“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強調行動先于空談。

    合義:“敦行”即以敦厚務實的态度躬行實踐,常與“笃學”連用(如“笃學敦行”),體現知行合一的理念。

二、經典出處與典故

  1. 《禮記·曲禮上》:

    “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此句将“敦善行”作為君子的标準之一,意為“勤勉踐行善舉而不懈怠”。

  2. 《後漢書·賈複傳》:

    “複為人剛毅敦行,慷慨有大節。”

    描述賈複性格剛毅且躬行實踐,凸顯其品德與行動的統一性。

三、現代語義與應用

現代漢語中,“敦行”多用于強調務實作風與道德實踐: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敦行”詞條釋義及古籍引例。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對“敦”“行”的分别解析及複合詞用例。
  3. 《禮記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經典原文及注疏。
  4. 《後漢書》(中華書局校勘本):人物傳記中的語義實證。

網絡擴展解釋

“敦行”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ūn xíng,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義分解

    • 敦:意為“敦促”“勉勵”,也指厚道、誠懇。
    • 行:指行動、實踐,或指品德行為。
      合起來即為“勉力踐行”,強調知行合一。
  2. 核心含義
    指通過實際行動踐行道德準則,體現為腳踏實地、勤勉務實的作風,反對空談。


二、出處與引申

  1. 古籍溯源
    源自《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意為君子應廣博學識、謙遜待人,并勉力行善。
    另見《逸周書·小明武》等典籍,如“敦行王法”,表示踐行國家法度。

  2. 深層内涵

    • 道德踐履:強調将知識轉化為行動,注重品德修養與實踐的統一。
    • 務實精神:與“坐而論道”相對,倡導實幹而非空談。

三、應用場景

  1. 個人修養
    用于形容人品行端正、言行一緻,如“敦行不怠”(《履園叢話》)。
  2. 教育激勵
    常作為校訓或格言,如“敦行緻遠”,鼓勵踏實行動以達成長遠目标。
  3. 姓名寓意
    作為名字時,象征誠懇、堅韌,寓意勤勉持家與事業有成。

四、相關成語

“敦行”既是對行動的倡導,也是對品德的追求,融合了儒家“知行合一”的思想精髓。

别人正在浏覽...

傲佷闆擦兒被池鬓鵶币儀逋讁闖禍精楚漢打把攔大落落蹀跇帝號締袂蠹化頓遞飛蒼走黃飛驲負戴灏瀚诃谑寰域賄賂公行渾然天成禍淫矯士節抄借景擠洗快人快事喟然太息冷飛白連從撩漉離格兒臨淵結網蠡荠留成麥麸膩煩泡桐篷子瞧看迉迡窮槁去疾屈賈人模人樣熔點三沐三熏沙路生個子設飨水潭台勑淘伴聉顡烏喙獻履鹹舄小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