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林。 晉 庾闡 《揚都賦》:“源澤浩瀁,林阜隱薈。”
(2).指隱居之地。《晉書·阮修傳》:“家無儋石之儲,晏如也。與兄弟同志,常自得於林阜之間。”《晉書·皇甫谧傳》:“臣以尩弊,迷於道趣,因疾抽簪,散髮林阜。”
“林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山林
指茂密的樹木與山丘相映的自然景觀,如晉代庾闡《揚都賦》中“源澤浩瀁,林阜隱薈”,描述水域與山林交錯的景象。
隱居之地
引申為遠離塵嚣的居所,例如《晉書·阮修傳》提到“常自得於林阜之間”,指隱士在山林中的生活狀态。
“林阜”既可指自然山林景觀,亦可象征隱逸生活,多見于古典文獻。需注意不同來源對“成語”屬性的解釋存在差異,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林阜是一個漢字詞組,由“林”和“阜”兩個字組成。
“林”意為樹木茂盛的地方,常用來表示樹林、森林等含義。
“阜”意為多山的地方,常用來表示山丘、丘陵等含義。
因此,林阜可以理解為樹木茂盛的多山地區。
“林”的部首是木,它由四個筆畫構成。
“阜”的部首是阝(複旦部),它由兩個筆畫構成。
林阜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論語·陽貨》中:“夫子于儒術,無所不阜。”這句話意為孔子在儒家學問方面無所不懂,無所不具備。
後來,林阜逐漸引申為形容事物豐富、充實的意思。
林阜的繁體字為“林復”,兩個字分别保留了原本的意思和寫法。
林阜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1. 這個地方是一個林阜地區,綠樹成蔭,山巒起伏。
2. 他的知識面非常廣博,真可謂是學識林阜。
1. 林木:指樹林中的樹木。
2. 高山峻嶺:指高聳陡峭的山巒。
1. 茂盛:形容植物生長旺盛,茂密。
2. 山川:指山和河流的綜合概念,多指自然風景。
1. 荒涼:指地方貧瘠、植被稀少。
2. 平坦:指地勢平坦、沒有山丘起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