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西皞的意思、西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西皞的解釋

亦作“ 西皓 ”。古帝名,即 少皞 。亦指西方或西方之神。 南朝 梁 沉約 《梁明堂登歌·白帝》:“神在秋方,帝居西皓,允茲金德,裁成萬寶。” 唐 劉禹錫 《監祠夕月壇書事》詩:“ 西皞 司分晝夜平, 羲 和 亭午太陰生。”參見“ 少2皞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西皞是中國古代神話與曆法體系中的重要概念,具有多重文化内涵。以下從四個方面進行詳細闡釋:

一、基本釋義 西皞(xī hào)是古代傳說中的西方天帝,又稱「少皞」「白帝」,主掌秋季與金屬元素。《禮記·月令》記載其「司秋」職能,對應五行學說中的西方屬金、白色象征。

二、曆史淵源 作為上古五方帝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西皞形象最早見于《山海經》等先秦文獻。漢代谶緯學說中,西皞被納入「五德終始說」體系,與少昊氏部落存在文化關聯,反映了古代部族圖騰崇拜向哲學體系轉化的過程。

三、文化象征

  1. 季節象征:對應仲秋八月,《淮南子·天文訓》載其「治秋令,審法度」
  2. 方位象征:代表西方方位,與「蓐收」神共掌日落之地
  3. 政令象征:《呂氏春秋》記其主刑殺,關聯古代秋決制度

四、後世影響 唐代杜甫《秋興八首》「西望瑤池降王母」之句,宋代祭天儀典中仍保留白帝祭壇,清代《古今圖書集成》系統輯錄相關神話記載,形成完整的文化記憶鍊條。

網絡擴展解釋

“西皞”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專有名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 基本定義
    西皞(亦作“西皓”)是古帝名,即“少皞”(少昊),傳說中五帝之一,代表西方方位或西方之神。少皞在神話體系中常與白帝、秋季相關聯。

  2. 五行與方位象征
    少皞與五行中的“金德”對應,主掌西方和秋季。如南朝沈約詩句“帝居西皓,允茲金德”,表明其與金屬性、豐收萬物的聯繫。

  3. 文學與祭祀中的引用
    唐代劉禹錫《監祠夕月壇書事》提到“西皞司分晝夜平”,說明其在曆法或節氣中的象征意義,可能指向秋分時節的晝夜平衡。

  4. 文化延伸
    除指代帝王外,“西皞”也泛指西方,可能用于天文、祭祀等場景,如《梁明堂登歌·白帝》中描述其神職屬性。

需注意,以上解釋基于古籍片段,具體含義需結合更多文獻考證。若需深入探讨少皞神話體系,建議查閱《山海經》《禮記》等權威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暗風阿史那白慘慘百劃葆佾慘重超編蟲蠧摧身碎首翠霞帶管癫癫倒倒調诐頂數繁絃諷說凫伏歌榜怪神鼓腹含和顧録鼓瀉邯鄲虱酣湑潢洋畫中有詩蕙帳湔湔校點接生婆擊拊饑坑禁宮舊曲決心書俊味懼思科進可知練文遼丁遼隴理行綿蕞木鳳銜書奴奴配享疲冗破茬迫彊千生萬劫千載一日俏泛榮彈榮立素璧宿服韬樹小大爺小雞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