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西皞的意思、西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西皞的解釋

亦作“ 西皓 ”。古帝名,即 少皞 。亦指西方或西方之神。 南朝 梁 沉約 《梁明堂登歌·白帝》:“神在秋方,帝居西皓,允茲金德,裁成萬寶。” 唐 劉禹錫 《監祠夕月壇書事》詩:“ 西皞 司分晝夜平, 羲 和 亭午太陰生。”參見“ 少2皞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西皞”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專有名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 基本定義
    西皞(亦作“西皓”)是古帝名,即“少皞”(少昊),傳說中五帝之一,代表西方方位或西方之神。少皞在神話體系中常與白帝、秋季相關聯。

  2. 五行與方位象征
    少皞與五行中的“金德”對應,主掌西方和秋季。如南朝沈約詩句“帝居西皓,允茲金德”,表明其與金屬性、豐收萬物的聯繫。

  3. 文學與祭祀中的引用
    唐代劉禹錫《監祠夕月壇書事》提到“西皞司分晝夜平”,說明其在曆法或節氣中的象征意義,可能指向秋分時節的晝夜平衡。

  4. 文化延伸
    除指代帝王外,“西皞”也泛指西方,可能用于天文、祭祀等場景,如《梁明堂登歌·白帝》中描述其神職屬性。

需注意,以上解釋基于古籍片段,具體含義需結合更多文獻考證。若需深入探讨少皞神話體系,建議查閱《山海經》《禮記》等權威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西皞的意思

西皞(xī shào)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有着豐富的文化内涵。它指的是黃昏時分的太陽。在古籍中,西皞常常與夕陽、晚霞等詞語搭配使用,用來描繪天空在傍晚時分的美麗景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西皞由兩個部首組成:西 (xī)部和皞 (hào)部。西部是漢字中的一個重要部首,指的是方位,意為西方。皞部在現代漢字中已經很少使用,它表示日光充盈,意為光亮。

西皞總共有15個筆畫,其中西部占據了5個筆畫,皞部占據了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西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廣南》中的《西皞之瞻》,這首詩描繪了黃昏時分的景色。西皞的意義在後來的文獻中得到了擴展,成為了一個獨立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西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演變,西皞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可能有不同的寫法。然而,在現代使用的繁簡體字中,西皞的寫法已經固定,沒有變化。

例句

1. 夕陽西下,西皞餘晖映照着大地。

2. 他站在山頂,凝視着遠處的西皞,享受着夕陽的美景。

組詞

西皞在古代經常與其他詞語搭配使用,形成多種組詞,如:西皞餘晖、西皞之瞻等。這些詞語一起描繪了黃昏時分的壯麗景色和美妙氛圍。

近義詞

西皞的近義詞包括夕陽、晚霞等,它們都表示黃昏時分的太陽和天空的顔色。

反義詞

西皞的反義詞是旭日,旭日代表早晨的太陽升起,意味着一天的開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