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 樂曲名。 宋 王灼 《碧雞漫志》卷四:“帝在東都夢一女子高髻廣裳拜而言曰:‘妾 淩波池 中龍女,久護宮苑,陛下知音,乞賜一曲。’帝為作《淩波曲》奏之池上,神出波間。”
2.詞牌名。又名《醉太平》、《四字令》、《醉思凡》等。雙調三十八字,平韻。又一體四十五字,仄韻。
“淩波曲”是唐代著名的樂曲及詞牌名,其含義和背景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淩波曲”是唐玄宗天寶年間創作的樂曲,後演變為詞牌名,别稱《醉太平》《四字令》等。其名稱源自“淩波”意象,暗含與水波相關的靈動意境。
據《明皇雜錄》記載,唐玄宗在洛陽夢見淩波池中龍女請求賜曲,醒後以胡琴即興創作此曲,并命樂工排練。宋代王灼《碧雞漫志》也印證了這一傳說。
該曲在唐代宮廷極受重視,其創作故事融合了神話色彩與帝王音樂才華的叙事,成為盛唐藝術繁榮的典型象征。需要注意的是,“淩”與“淩”為異體字關系,古籍中兩種寫法并存。
(注:淩波曲相關記載可通過《楊太真外傳》《碧雞漫志》等古籍進一步考證。)
《淩波曲》是一個詞語,表示平穩的水面上微小波浪的形狀。在文學中,它常用來形容某種情境或氛圍的平靜而有趣。
《淩波曲》包含了3個漢字,它們的部首分别為水、龍和曰。
淩字的6個筆畫構成為:橫、豎、撇、捺、撇、捺。
波字的8個筆畫構成為:橫、豎、橫、橫、橫、撇、捺、橫。
曲字的6個筆畫構成為:豎、橫、橫、撇、捺、撇。
淩波曲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淩波是指水面上微小的波浪,而曲則表示曲線的形狀。兩個詞組合在一起,形成了《淩波曲》這個詞語,用以形容平穩水面上微小波浪的特定形态。
淩波曲的繁體字為「淩波曲」。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淩波曲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然而,其部首和筆畫基本保持一緻。
1. 陽光照耀下,湖面上升起一朵朵淩波曲,美得如詩如畫。
2. 在淩波曲上漂浮的船隻,靜靜地航行在湖面上。
1. 淩波曲線
2. 淩波曲面
3. 淩波曲度
1. 波浪
2. 水紋
1. 平靜
2. 靜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