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淩波曲的意思、淩波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淩波曲的解释

1. 唐 乐曲名。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四:“帝在东都梦一女子高髻广裳拜而言曰:‘妾 凌波池 中龙女,久护宫苑,陛下知音,乞赐一曲。’帝为作《凌波曲》奏之池上,神出波间。”

2.词牌名。又名《醉太平》《四字令》《醉思凡》等。双调三十八字,平韵。又一体四十五字,仄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淩波曲是汉语古典文学与音乐文化中的复合意象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词源本义

    “淩波”原指涉水而行,出自曹植《洛神赋》“淩波微步,罗袜生尘”,形容洛神轻盈踏水的姿态(来源:《汉语大词典》)。唐代将此意象融入乐曲创作,形成以“淩波曲”命名的宫廷乐舞,代表作品为唐玄宗李隆基改编的《淩波神曲》(来源:《中国音乐史》)。

  2. 引申文化内涵

    该词在文学创作中衍生出双重象征:

  1. 历史流变考据

    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开元年间教坊曾将《淩波曲》列为法曲类目,其曲调结构包含散序、中序、破等段落,后随唐乐东传至日本,现存日本雅乐《兰陵王》保留部分旋律元素(来源:《东亚音乐文化交流史》)。

  2. 权威文献佐证

    清代《钦定词谱》收录以“淩波”为词牌名的变体,强调其“音韵婉转,如波逐浪”的声律特征(来源:《词谱校注》)。现代学者任半塘在《唐声诗》中考证,该曲属“大曲”体系,兼具器乐、声乐与舞蹈表演形式(来源:《唐声诗研究》)。

  3. 跨艺术载体表现

    元代以后,“淩波曲”逐渐脱离具体乐曲范畴,成为戏曲、绘画的创作母题。如明代《琵琶记》中“淩波殿”场景,以及仇英《汉宫春晓图》中宫女踏波而舞的构图,皆受此意象影响(来源:《中国戏曲通史》《明代绘画十论》)。

网络扩展解释

“淩波曲”是唐代著名的乐曲及词牌名,其含义和背景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淩波曲”是唐玄宗天宝年间创作的乐曲,后演变为词牌名,别称《醉太平》《四字令》等。其名称源自“凌波”意象,暗含与水波相关的灵动意境。

二、起源典故

据《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在洛阳梦见凌波池中龙女请求赐曲,醒后以胡琴即兴创作此曲,并命乐工排练。宋代王灼《碧鸡漫志》也印证了这一传说。

三、艺术表现形式

  1. 音乐属性:属唐代女子独舞曲,演奏阵容豪华,涉及羯鼓、玉笛、琵琶等乐器,参与者包括杨贵妃、李龟年等宫廷艺人。
  2. 文学词牌:作为词牌时有两种格式:
    • 双调三十八字,平韵
    • 四十五字变体,仄韵

四、文化影响

该曲在唐代宫廷极受重视,其创作故事融合了神话色彩与帝王音乐才华的叙事,成为盛唐艺术繁荣的典型象征。需要注意的是,“淩”与“凌”为异体字关系,古籍中两种写法并存。

(注:淩波曲相关记载可通过《杨太真外传》《碧鸡漫志》等古籍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白剌擦百种巴篱綳爬吊拷碧幕不欺屋漏传芭川奠处和雌劣得胜回朝鼎臑东牀客独角戏踱方步儿时发球沸卉讽玩服用隔舱公共课灌夫駡坐贵古贱今国丧毫厘鹤料后夫混成旅货真价实检容胶柱鼓瑟经纪量移连鷄轮蹄鸣笳末丽囊头黏据牛溲马渤呕苻拍肩蒲蔽牵肠萦心轻财仗义情欵蜻蜓撼石柱蜻蜓艇皵皲人验热源赏咏掺手舒畅四荒思永孙犁图害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