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窰的意思、官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窰的解釋

見“ 官窯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官窰(現規範寫為“官窯”)是漢語詞典中收錄的專有名詞,指中國古代由官府設立并直接管理的瓷器燒造窯場。其核心釋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1. 詞源與定義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官窯”一詞最早見于宋代文獻,特指兩宋時期官府在汴京(今開封)和臨安(今杭州)設立的皇家窯場,專為宮廷燒制禦用瓷器。《辭海》補充說明,官窯瓷器以“釉色瑩潤、開片自然”為特征,區别于民窯産品。

  2. 曆史發展脈絡

    《中國陶瓷史》指出,官窯制度始于北宋徽宗時期(1111-1125年),鼎盛于南宋修内司窯與郊壇下窯,元代後逐漸被景德鎮禦窯廠取代。明代《宣德鼎彜譜》将宋代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列為官窯代表。

  3. 工藝特征與鑒定标準

    《中華博物大辭典》記載,官窯瓷器以“紫口鐵足、金絲鐵線”為典型特征,采用多次施釉與高溫還原焰技術,成品率不足10%。故宮博物院陶瓷專家指出,現存宋代官窯器全球僅百餘件,多數藏于北京故宮和台北故宮。

  4. 文化象征意義

    《文物鑒賞手冊》強調,官窯作為皇權與匠藝的結合體,承載着中國古代等級制度、審美哲學和技術傳承三重内涵。其“天青釉”對應道家“道法自然”思想,“冰裂紋”則被文人賦予“缺陷即圓滿”的哲學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

“官窰”(簡體為“官窯”)是中國古代陶瓷史上的重要概念,指由官方直接設立、監管并專為宮廷燒制瓷器的窯場。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曆史背景


2. 官窯瓷器特點


3. 與其他窯口的區别


4. 文化價值與影響

官窯瓷器是古代皇權審美與技術實力的象征,代表中國陶瓷藝術的巅峰,對後世制瓷技藝和東亞各國陶瓷發展影響深遠。如今,宋代官窯瓷器在國際拍賣中屢創天價,如2022年一件南宋官窯青釉八方瓶以1.5億港元成交。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窯址考古發現或傳世名品,可查閱《中國陶瓷史》或故宮博物院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半新不舊别幹碧沈亳王槌胸蹋地綽約出院摧屈等志調眼色砥志研思都良斷管殘渖斷種兒女之債法揮方方竅竅匪薄飛凫封熊賦物副研格餌更互海洋公園黃塊塊壺郎火曆火上添油假合堅窮階勳進退雙難錦橐窭貧鍞锵老躄吝悭臨淵羨魚馬薰門階戶席明制佞給磐固疋練評覈起翮青冰清徽人口粥商股衰遲水儡説笑碎辭吞滅五鬼鬧判險夷瑕缺信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