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onze statue] 用青銅所雕刻或塑造的形象(如人或獸)
亦作“ 銅象 ”。1.銅鑄的神像或人像。《宋書·隱逸傳·戴颙》:“自 漢 世始有佛像…… 宋 世子鑄丈六銅像於 瓦官寺 。”《舊唐書·食貨志上》:“ 長安城 中競為盜鑄,寺觀鐘及銅象,多壞為錢。”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 大慈寺 有 蜀後主 王衍 銅像, 程公堂 權帥,毀以鑄鐘。” 郭孝成 《陝西光複記》:“此日金戈飛舞,他年銅像嵯峨。”
(2).比喻為人供奉而無發言權的偶像。 王蒙 《悠悠寸草心》:“ 唐夫人 忿忿地說:‘恁什麼讓一個地委書記去當銅像?’ 老唐 笑而不答,顯然當‘銅像’也可以。”
“銅像”一詞具有多層面的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用青銅或其他銅合金鑄造的雕塑像,通常用于紀念曆史人物或重要事件。例如《宋書》記載的“世子鑄丈六銅像于瓦官寺”,以及台南大學為紀念蔣中正所立的銅像ue。
作為成語時,比喻人或事物在某種狀态下保持不動、不變。例如形容某人性格始終如一,或制度長期穩定。
在文學或口語中,暗指“被供奉卻無實權的偶像”。例如王蒙小說中提到的“地委書記當銅像”,暗示職位虛設。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查閱《宋書》《五代史平話》等文獻。
銅像是指用銅材質制作成的人物或動物的雕塑作品。這些雕塑通常用于紀念、裝飾或展示用途。
銅像的部首是“金”(金屬),筆畫數為13畫。
銅像一詞源于漢語,其中“銅”指的是雕塑材料,而“像”則指的是雕塑作品。
銅像的繁體字為「銅像」。
在古漢字寫法中,銅像的寫法略有不同。銅的古字形為「銅」,像的古字形為「象」。
1. 這座公園裡有一尊巨大的銅像,以紀念這位偉大的國家領袖。
2. 他是一位知名的銅像雕塑家,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
銅像的組詞有: - 銅像雕塑 - 銅像園 - 銅像藝術 - 銅像制作 - 銅像展覽
銅像的近義詞有: - 銅制雕塑 - 銅鑄像 - 銅塑
銅像的反義詞是非銅像,可以用其他材料制作的雕塑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