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吏俸的意思、吏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吏俸的解釋

官吏的俸祿。 漢 王符 《潛夫論·叙錄》:“聖人養賢,以及萬民。先王之制,皆足代耕。增爵損祿, 必程 以傾。先益吏俸,乃可緻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吏俸,漢語複合詞,由“吏”與“俸”組合而成,特指古代官吏的薪俸收入。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吏”指官府中的低級官員或差役,“俸”即俸祿,是古代官員按職位等級定期領取的報酬。二者合稱,最早見于《周禮》中“以九式均節財用……三曰刍秣之式,四曰工事之式,五曰币帛之式,六曰匪頒之式,七曰好用之式,八曰吏俸之式”的記載,表明西周時期已形成官吏薪俸的財政管理制度。

在曆代文獻中,“吏俸”一詞多用于描述官吏經濟待遇的調整。例如《漢書·食貨志》記載漢宣帝時“益吏俸,百石以下什五”,指提高基層官吏的俸祿标準。《唐會要》卷八十四載唐德宗時期“減省吏俸,以充軍資”,則反映了特殊時期對官吏俸祿的裁減措施。該詞在明清史料中使用頻率較高,如《明史·職官志》詳列各級官吏俸祿數額,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莅任部》提到“吏俸工食,俱宜按季支給”,均體現古代官僚體系的經濟運作規則。

網絡擴展解釋

“吏俸”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古代官吏的薪俸。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吏俸”即官吏的俸祿,指舊時官員或公務人員獲得的法定薪金。該詞由“吏”(官員)和“俸”(薪金)組合而成,強調官吏群體的經濟待遇。

二、字義分解

  1. 吏:

    • 含義:舊時指沒有品級的小公務人員(如胥吏),也泛指官吏(如“酷吏”)。
    • 擴展:在漢代文獻中常與“官”并稱,但“吏”多指基層辦事人員。
  2. 俸:

    • 含義:特指官員的薪金,如“俸祿”“薪俸”。

三、文獻例證

漢代王符《潛夫論·叙錄》中記載:“先益吏俸,乃可緻平。”,意為通過提高官吏俸祿來實現社會治理的公平,反映了古代對官員待遇與廉政關系的思考。

四、應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研究古代官僚制度的語境中,例如分析官員經濟狀況、俸祿制度演變等。

“吏俸”是古代官吏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增減常與政治治理策略相關聯。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俸祿體系,可參考《潛夫論》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阿魯巴島安神鮑姑井本弟避宅殘膏裳裾車輗畜妻東山高卧斷趾負博俘聝綱網槁壤固定華府獲咎将引見棄于人監統建寅月街聲解廌冠警備禁忌證金聖人九戶可人風味控鹄扣抵拉幫結派鬎鬁頭連利列肆命書泥腿杆盤魄片雨青瞑齊暾祛褪稔禍日哺戎钺燒點哨崗設會神神鬼鬼失粘說話客朔氣書役台詞條白銅活字鄉兄銜酒仙山瓊閣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