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吏俸的意思、吏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吏俸的解释

官吏的俸禄。 汉 王符 《潜夫论·叙录》:“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先王之制,皆足代耕。增爵损禄, 必程 以倾。先益吏俸,乃可致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吏俸,汉语复合词,由“吏”与“俸”组合而成,特指古代官吏的薪俸收入。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吏”指官府中的低级官员或差役,“俸”即俸禄,是古代官员按职位等级定期领取的报酬。二者合称,最早见于《周礼》中“以九式均节财用……三曰刍秣之式,四曰工事之式,五曰币帛之式,六曰匪颁之式,七曰好用之式,八曰吏俸之式”的记载,表明西周时期已形成官吏薪俸的财政管理制度。

在历代文献中,“吏俸”一词多用于描述官吏经济待遇的调整。例如《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宣帝时“益吏俸,百石以下什五”,指提高基层官吏的俸禄标准。《唐会要》卷八十四载唐德宗时期“减省吏俸,以充军资”,则反映了特殊时期对官吏俸禄的裁减措施。该词在明清史料中使用频率较高,如《明史·职官志》详列各级官吏俸禄数额,清代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部》提到“吏俸工食,俱宜按季支给”,均体现古代官僚体系的经济运作规则。

网络扩展解释

“吏俸”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指代古代官吏的薪俸。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吏俸”即官吏的俸禄,指旧时官员或公务人员获得的法定薪金。该词由“吏”(官员)和“俸”(薪金)组合而成,强调官吏群体的经济待遇。

二、字义分解

  1. 吏:

    • 含义:旧时指没有品级的小公务人员(如胥吏),也泛指官吏(如“酷吏”)。
    • 扩展:在汉代文献中常与“官”并称,但“吏”多指基层办事人员。
  2. 俸:

    • 含义:特指官员的薪金,如“俸禄”“薪俸”。

三、文献例证

汉代王符《潜夫论·叙录》中记载:“先益吏俸,乃可致平。”,意为通过提高官吏俸禄来实现社会治理的公平,反映了古代对官员待遇与廉政关系的思考。

四、应用场景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研究古代官僚制度的语境中,例如分析官员经济状况、俸禄制度演变等。

“吏俸”是古代官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减常与政治治理策略相关联。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俸禄体系,可参考《潜夫论》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欸乃歌白货白蔹邦禁包钞禀粹碧筱抽取词华典赡待考媠谩多早方絜矾仔发扬奋志给付古文字学黄狖圜钟嘉靖叫劲京饷峻拔来札老蚌生珠乐天知命良贾离宫别舘緑鸭耄儒渺渺茫茫鸟迹泥污旁睨匹夫小谅镪宝清德青茭穷极无聊骑月雨帬介柔祇三癸亭洒线山高皇帝远赏监食肬世载水盂佻谬屯保枉费心机伪装无替无下下蔡显义小婆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