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重的意思、外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重的解釋

謂中央政權以外的地方藩鎮勢重。《新唐書·陸贽傳》:“方世承平久,武備微,故 祿山 乘外重之勢,一舉而覆兩京。”《元史·百官志七》:“ 中統 、 至元 間,始分立行中書省,因事設官,官不必備,皆以省官出領其事,其丞相,皆以宰執行某處省事繫銜。其後嫌於外重,改為某處行中書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外重是古漢語複合詞,需拆分解析其哲學與政治内涵:

一、核心釋義

二、典源與書證

源自《管子·事語》:“國無以小與不幸而削亡者,必主與大臣之德行失于身也。外重内輕,故群臣謀私。” (據中華書局《管子校注》)

三、現代延伸

權威來源

  1.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外重”釋義為“注重外在事物”,強調其與内在修養的對立關系。
  2. 《管子校注》(中華書局)卷十,詳釋“外重内輕”為治國大忌的政治哲學概念。
  3.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收錄該詞條,引《莊子·達生》“外重者内拙”佐證其心理内涵。

詞頻提示:現代漢語中“外重”多用于學術文本,日常表達常以“重外輕内”“舍本逐末”等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

“外重”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古代中央政權與地方藩鎮之間的權力關系。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曆史背景與用例

  1. 唐代藩鎮割據
    安史之亂中,安祿山憑借地方藩鎮的軍事優勢(即“外重之勢”)攻陷長安和洛陽,反映了唐代因中央軍備松弛導緻地方權力膨脹的問題。

  2. 元代行政改革
    元朝初期設立行中書省管理地方,後因擔憂地方權力過大(“嫌于外重”),将機構名稱改為“行省”,以削弱地方影響力。


相關概念


現代應用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新唐書·陸贽傳》《元史·百官志》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輩起鼻笛别浦鉢龍桲椤不恇倡始癡立沖盈楚醴戳不住簇饤大戮點眼頂尖阨窮馮歡折券烽堡風亭鳳翥鵬翔分氣夫妻反目凫水伏維感激士各支還道黑帝和奏虺蛇叫喊結根錦标社警動禁獄凱複勘誤快憾狂濤駭浪浪戰連鳌跨鲸曆歲娩息磨昏抉聩木齒拿鴨子女妐遷調謙揖情根祛蠹除奸射囿食肆束馬懸車墅舍塌頞探元通儒達士銜鋒歇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