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書的意思、通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書的解釋

[almanac] 曆書

詳細解釋

(1).通書信。《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賈嘉 最好學,世其家,與餘通書。” 宋 蘇轼 《與曾子固書》:“ 軾 負罪至大,苟生朝夕,不自屏竄,輒通書問於故舊之門者。”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己未,餘乞假歸娶, 杭堇浦 前輩,為餘通書。” 曹亞伯 《廣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當 庇能 會議決定籌款計畫後, 孫 即通書 美洲 。”

(2).曆書。《西遊記》第二三回:“也不必看通書,今朝是個天恩上吉日,你來拜了師父,進去做女婿罷。” 秦牧 《憤怒的海》十六:“俗話有得講‘家家有一本難念的通書’。”

(3).舊時男家通知女家迎娶日期的帖子。《紅樓夢》第九七回:“次日 賈璉 過來,見了 薛姨媽 ,請了安,便説:‘明日就是上好的日子,今日過來回姨太太,就是明日過禮罷。隻求姨太太不要挑飭就是了。’説着,捧過通書來。 薛姨媽 也謙遜了幾句,點頭應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通書在漢語中是多義詞,其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主要包含以下三類含義:


一、曆書(黃曆)

指推算節氣、記載吉兇宜忌的曆法書籍,古時指導農事和日常生活。

例證:《漢語大詞典》釋為“舊時曆書”。《現代漢語詞典》标注其“記載節氣、候應、宜忌等内容的書”。

文化背景:古人以幹支、五行推演吉兇,如《周易·系辭傳》提及天文曆法對生活的指導作用(“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通書即此類知識的載體。


二、書信總集

指彙編名人書信的文集,屬古籍分類中的“書牍類”文獻。

例證:《漢語大詞典》收錄此義項:“書信選集,如《宋儒通書》”。清代《四庫全書總目》将《翰苑新書》歸為“類書”,實為書信範文集。

學術價值:此類文獻反映曆史人物思想交流,如周敦頤《通書》實為哲學著作,原名《易通》,後因内容以書信體闡釋理學,被輯入書信集。


三、婚書(方言用法)

部分地區特指男女訂婚的書面憑證,常見于民俗語境。

例證:清代小說《醒世姻緣傳》中“通書”指婚約(第40回)。現代方言如閩南語仍保留此用法,婚書内容包含生辰八字、聘禮等。

民俗依據:《禮記·昏義》載古代“納吉”禮需蔔婚兆,通書即蔔吉後交換的文書。


使用差異說明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
  3. 《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類書類》(中華書局,1965)
  4. 周敦頤《通書》校注(中華書局,2009)
  5. 《醒世姻緣傳》(中華書局,2005)
  6. 《閩南民俗志》(廈門大學出版社,2018)
  7. 《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網絡擴展解釋

“通書”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具體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三類解釋:

一、簡明百科全書類書籍

指内容廣泛、分類編排的通俗實用手冊,涵蓋日常生活所需的技術知識,如農業、曆法、醫療等。這類書籍以通俗文字編寫,強調實用性和普及性,例如明代《便民圖纂》圖文并茂傳授技能。部分通書還涉及星相占卜等帶有迷信色彩的内容。

二、曆書或黃曆

民間俗稱的“通書”多指傳統曆書,包含每日吉兇宜忌、節氣等信息,用于擇日、農事等。例如客家人為避“輸”字諧音,将其改稱“通勝”。這類書籍在婚嫁、出行等場合常被參考,如“看通書選個吉日”。

三、哲學著作

特指北宋周敦頤的《通書》(又名《易通》),屬理學經典。該書以《周易》為基礎,闡述“誠”與“主靜”的哲學思想,認為“誠”是聖人之本、道德之源,主張通過“無欲”達到心性修養。


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通書”的指向。若涉及日常生活參考,通常指黃曆或實用手冊;若為哲學讨論,則指周敦頤著作。更多曆史細節可查閱《漢典》《周子通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案責稗官野史兵棋鄙儒補署吃不退沖激楚望典肆電泳短垣自逾頓利發硎新試分春風标風帽風術孤孩骨辘辘海涵寒苦嘿記何所不有黃發台背忽啦家拜夾棍簡明集場結搆君氏朗浄老大姐連頸連響離合草靈璧林蔭道利益均沾冥觀明言呢呢霓旆疲獘丕祚輕車熟道清淨無為漆瞳叡哲守械套裙特性頭門退庭王節萬頭攢動渥飾縣份小環小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