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蓼蕭的意思、蓼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蓼蕭的解釋

《詩·小雅·蓼蕭序》:“《蓼蕭》,澤及四海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國景子 相 齊侯 ,賦《蓼蕭》。” 杜預 注:“《蓼蕭》《詩·小雅》,言太平澤及遠,若露之在蕭,以喻 晉君 恩澤及諸侯。”後因以“蓼蕭”指君王的恩澤。 唐 白居易 《楊造等亡母追贈太君制》:“《蓼蕭》之澤,宜自葉而流根。” 王闿運 《影山草堂銘》:“山川無允猶之典,草木絶《蓼蕭》之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蓼蕭”一詞的含義需結合《詩經》等文獻綜合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基本釋義

“蓼蕭”源自《詩經·小雅》的篇名,原指君王恩澤遍及四海諸侯。後引申為君主對臣民或諸侯的恩惠,如唐代白居易用“蓼蕭之澤”比喻恩澤自上而下流動。

二、出處與背景

  1. 《詩經·小雅·蓼蕭》
    詩中以“蓼”(高大的艾草)和“蕭”(香草)起興,通過露水潤澤草木的意象,隱喻諸侯受天子恩寵,如“蓼彼蕭斯,零露湑兮”(高大的艾草上,露水晶瑩滴落)。
  2. 創作背景
    該詩是周王宴請諸侯時所作,表達對四方臣服的贊頌,故《詩序》稱其“澤及四海”。

三、詞義解析

四、後世用法

  1. 政治隱喻
    如《左傳》記載齊國使臣賦《蓼蕭》,借詩喻晉君恩澤廣布諸侯。
  2. 文學意象
    唐代杜牧《秋夕》中“蓼蕭庭院靜無人”一句,可能借原詩“恩澤”的基調反襯凄涼孤寂,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五、讀音與争議

“蓼蕭”的核心含義源于《詩經》,多用于描述君主恩澤,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其引申義。如需深入分析詩句,可參考《詩經》原文及曆代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蓼蕭的意思

蓼蕭(liǎo xiāo)是一個形容詞,用來描述秋天草木凋零、風聲凄涼的景象。這個詞常常用來描寫寂寞、凄涼的氛圍。

拆分部首和筆畫

蓼蕭的部首是艸(草字頭部),它的拆字部件為艹和肖,總共有16個筆畫。

來源

蓼蕭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澤之洸》一詩中,形容了秋天草木凋零、澤水寒涼的景象。後來,這個詞被廣泛運用于文學作品,成為一個常用詞彙。

繁體

蓼蕭的繁體字為蓼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蓼蕭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像《康熙字典》中,蓼蕭的寫法為聶蕭,表示了同樣的意思。

例句

1. 秋天的草木凋零,整片山野都彌漫着蓼蕭之感。

2. 黃昏時分,寂靜的街道上隻有微弱的蓼蕭風聲。

組詞

蓼蕭并不常出現在搭配成詞的情況中。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秋涼、荒涼、蕭瑟。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繁盛、生機勃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