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书。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僖宗 入 蜀 ,太史歷本不及 江 东,而市有印货者每差互朔晦。” 鲁迅 《书信集·致徐懋庸》:“偶在报摊上看见今年历本,内有春牛图,且有说明。”
历本(lì běn)是汉语中对传统历书的古称,特指记载节气、朔望、吉凶宜忌等内容的册籍,相当于现代的“黄历”或“通书”。以下是详细释义及权威考据:
历书载体
指古代记录年月日、节气、干支及吉凶禁忌的册子。古人依据历本安排农事、祭祀、婚嫁等事宜,如《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载:“皇帝每日□□(看之)历本,不离玉案。”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1997)第5册,第230页。
方言延续
在吴语等方言区(如上海、浙江),“历本”仍指代现代黄历,如民国《上海县志·方言》:“历本,即时宪书。”
来源:复旦大学《吴语方言词典》(2015),第312页。
来源:国家图书馆《敦煌遗书数据库》(编号:BD14636)。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1985),卷79,第1872页。
历本标注二十四节气,如“清明下种,谷雨插秧”,直接关联农耕周期。
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传统农事历书研究》(2009),第44页。
记载“宜嫁娶”“忌动土”等禁忌,反映古代天人感应观念。如清代《协纪辨方书》系统化整理历本择吉规则。
来源:故宫博物院《清代宫廷历书展》(2018)。
历本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授权发布)。
敦煌历书数字化档案(编号P.3403、S.1473等)。
明万历刻本《大明万历七年岁次己卯大统历》(书号:04197)。
“历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历书,即记载岁时、节气及吉凶宜忌的传统书籍。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历本不仅用于指导农事活动,还包含以下内容:
若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细节或具体文献出处,可参考(《唐语林》相关内容)或(鲁迅书信案例)。
八进制北京科技大学本穑不看佛面看金面产房超绝非凡超脱吃剑头酬庸楚管蛮絃楚縠得要钓诗钓梵墖烽候覆短伏惟还少寒畯鹤涧恒数怀橘溷索奸端将门虎子羁鸟金匠浸熏畯儒具全宽典睽睽邌曙瞒藏殍殕品弦法剖裁起坑青灰人微言轻肉山脯林如山压卵烧锅试片侍视霜笛术精橚槮夙夜在公条画髫年亭刃通合威恩微母闾物论无名孽火象版宪司萧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