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繼承。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 衡 湘 以南為進士者,皆以 子厚 為師,其經承 子厚 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
(2). 清 代各部院役吏的總稱。有供事、儒士、經承三類。《清會典·吏部九·驗封清吏司》:“部院衙門之吏,以役分名:有堂吏、門吏、部吏、書吏、知印、火房、獄典之别,統名曰經承。”《蕩寇志》第九七回:“ 富吉 假傳内諭,着經承叙牌稿,差拘 戴全 之子 戴默待 ,監追兇犯。”
“經承”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文獻用例理解:
指傳承、接受某種思想或技藝。例如:
特指清代中央各部院衙門的基層辦事人員,分為三類:
注:現代漢語中“經承”已不常用,需結合古文或曆史文獻理解其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清會典》或韓愈文集原文。
《經承》是一個詞彙,用于形容某種知識或技藝得以傳承、擴散的過程。它表達了一種通過時間和空間跨越,通過學習和傳授的方式将知識或技能繼承下來的意義。
《經承》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經」和「承」。其中「經」的部首是「彳」,它表示走路的意思,并通過四畫的筆畫數來表示;「承」的部首是「手」,它表示手的意思,并通過八畫的筆畫數來表示。
《經承》這個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經典文獻中,如儒家經典《大學》和《中庸》。在這些文獻中,「經」一詞通常指經典、經書,《大學》中有「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而「承」則表示承接、繼續的意思。
「經」和「承」是《經承》的繁體字寫法,其中「經」使用了「糸」作為部首,并通過十二畫的筆畫數來表示;「承」則保持了相同的部首和筆畫數。
在古時候,「經承」這個詞可能會有不同的寫法。根據《康熙字典》,可能的古代寫法包括「経承」、「徑承」、「經稱」等。這些寫法反映了漢字在不同曆史時期的變化。
以下是幾個使用「經承」的例句:
與「經承」相關的詞彙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