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 楚 官名。《國語·晉語七》:“ 邲 之役, 呂錡 佐 智莊子 於上軍,獲 楚 公子穀臣 與連尹 襄老 。” 韋昭 注:“連尹, 楚 官名。”《史記·樊郦滕灌列傳》:“﹝ 灌嬰 ﹞擊破 柘公 王武 ,軍於 燕 西,所将卒斬 樓煩 将五人,連尹一人。”
“連尹”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基本定義
連尹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官職名稱,屬于軍事或行政體系中的職位。例如《國語·晉語七》記載“獲楚公子穀臣與連尹襄老”,韋昭注“連尹,楚官名”。
曆史人物與職能
據《史記》等文獻,連尹襄老曾擔任此職,并在邲之戰中陣亡。其職能可能與軍事指揮相關,部分學者推測為“主射之官”或地方行政官。
字義分解
少數資料(如、2)提到“連尹”作為成語,表示“連續擔任高職,能力出衆”,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曆史官職混淆,建議謹慎使用。
優先采用“楚國官名”的解釋,相關典故可見《國語》《史記》等典籍。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
連尹是一個表示品德高尚、廉潔清正的詞語。它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為官清廉、不受賄賂。
連尹的拆分部首為辶和尹,其中辶是走的意思,尹是官員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連尹一詞源自古代的文獻《詩經》。在《詩經·小雅·大楊》篇中,“連尹以為牡丹王”這句詩中使用了連尹一詞來贊美為官清廉的人。
連尹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連尹」。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連尹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在古籍中,連尹的寫法為「連吏」,表示與吏位相連的官員。
1. 他作為一名連尹的領導,一直以廉潔清正的形象深受同事們的尊重。
2. 這位官員堅持貫徹連尹作風,為人民群衆排憂解難。
1. 連綿不斷
2. 連續不斷
3. 連賞不斷
1. 廉潔
2. 清廉
3. 正直
1. 貪污
2. 腐敗
3. 不廉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