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凍的意思、涸凍的詳細解釋
涸凍的解釋
凍結。涸,通“ 沍 ”。《漢書·郊祀志上》:“春以脯酒為歲禱,因泮凍;秋涸凍;冬塞禱祠。” 顔師古 注:“涸讀與沍同。沍,凝也,音下故反。春則解之,秋則凝之。《春秋左氏傳》曰‘固陰沍寒’。《禮記·月令》曰‘孟冬行春令則凍閉不密’。” 漢 劉歆 《遂初賦》:“薄涸凍之凝滞兮,茀谿谷之清涼。”
詞語分解
- 涸的解釋 涸 é 水幹:幹涸。涸澤。涸竭。涸轍之鲋(喻處境十分危難、急待救助的人)。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凍的解釋 凍 (凍) ò 液體或含水分的東西遇冷凝結:凍結。凍害。凍餒。 湯汁凝成的膠體:魚凍。肉凍。 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外面很冷,真凍得慌。防凍。凍傷。凍瘡。 筆畫數:; 部首:冫;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涸凍”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區分理解:
一、現代成語用法()
- 基本含義:指冰凍的水完全融化,形容事物從極端狀态(如完全凍結)轉變為另一極端(如徹底消融),也可引申為因環境惡劣導緻事物無法發展。
- 構成解析:
- 涸:原指幹枯、無水;
- 凍:指結冰、凝固;
- 組合後通過矛盾修辭,強調極端變化或停滞狀态。
-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或論述中,描述氣候、局勢、情感等的劇烈轉變或僵化困境。
例:經濟政策若過于嚴苛,可能導緻市場“涸凍”,失去活力。
二、古籍中的原意()
- 本義:指“凍結”,其中“涸”為通假字,通“沍(hù)”,意為凝結、閉塞。
- 文獻例證:
- 《漢書·郊祀志上》記載“秋涸凍”,顔師古注:“涸讀與沍同,凝也”,指秋季水凝結成冰。
- 漢代劉歆《遂初賦》中“薄涸凍之凝滞”,亦描述寒冷凝固之态。
- 引申用法:古時多用于描述季節氣候特征,如春季冰融(泮凍)與秋季結凍(涸凍)的對比。
三、詞義辨析
需注意語境差異:現代成語側重“極端變化”的比喻義,而古籍中多直接指物理凍結現象。這種差異源于語言演變中詞義的擴展與轉化。
網絡擴展解釋二
涸凍的意思
涸凍(hé dòng)是一個形容詞詞組,意思是指河流、湖泊等被凍結而停止流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涸的部首是水,總筆畫數為四;凍的部首是冫,總筆畫數為四。
來源
涸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涸的原意為水幹枯、枯竭,凍的原意為水結冰。
繁體
涸凍在繁體字中為凍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涸凍的寫法略有不同:
- 涸的古代寫法為“瞎”(xiá)加上“二”的旁邊,表示一滴水幹枯。
- 凍的古代寫法為“一”(yī)加上“冫”,表示冰的形狀。
例句
1. 這個冬天特别寒冷,河道已經完全涸凍了。
2. 冷氣與寂靜籠罩着湖泊,讓人感受到了涸凍的美。
組詞
涸凍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不同的詞語:
- 涸竭:指水源完全幹涸、耗盡。
- 凍結:指液體在低溫下形成冰。
- 凍原:指寒冷的高緯度地區由凍土覆蓋的平坦地帶。
近義詞和反義詞
涸凍的近義詞是結冰,反義詞是流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