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绫綢衣褲。绫綢之類古代為顯貴者所服,因用以指富貴子弟。多含貶義。《漢書·叙傳上》:“﹝ 班伯 ﹞出與 王 許 子弟為羣,在於綺襦紈絝之間,非其好也。” 顔師古 注:“紈,素也,綺,今細綾也。并貴戚子弟之服。”亦作“ 綺襦紈袴 ”。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舉口不離綺襦紈袴之側,遊步不去勢利酒客之門。”亦省作“ 綺襦 ”。 唐 劉禹錫 《薦處士王龜狀》:“樂處士之號,不汩綺襦之間。” 清 孫枝蔚 《壽汪生伯先生闵老夫人》詩:“堂中綺襦集,門前華轂馳。”
“绮襦纨絝”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富貴子弟的奢華生活,通常帶有貶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或近義詞,可參考《漢書》《抱樸子》等典籍。
《绮襦纨絝》(qǐ rú wán suǒ)是一個中文詞語,意思是華麗的衣裳。绮、襦、纨和絝分别指不同種類的衣物或織物,合在一起表示華麗、華貴的裝飾品。
《绮襦纨絝》中的部首分别是糸(mì)和衣(yī),其中糸表示絲,衣表示衣服。拆分之後的筆畫分别是6、11、9、7、9。
《绮襦纨絝》最早出現在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用以描述古代美女所穿的華麗衣裳。
《绮襦纨絝》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綺襦紈絲」。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绮的寫法較為複雜,包含纟、行、氣、灬等部分;襦的寫法包含衤、如、耳等部分;纨的寫法包含尢、纟、王等部分;絝的寫法包含糹、口、古等部分。這些寫法與現代簡化字有所不同,但是都能準确表達出詞語的意義。
1. 她穿着一襲绮襦纨絝的華服,顯得異常嬌豔奪目。
2. 古人喜歡用绮襦纨絝來裝飾自己的身體,體現貴族的身份和美麗。
绮繡、襦裙、纨扇、絝錦。
錦衣玉食、華美、豪華、富麗。
樸素、簡約、平凡、平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