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連而行,同行。《周禮·冬官·梓人》:“連行,紆行。” 賈公彥 疏:“連行,魚屬者,以其魚唯行相隨,故謂之連行也。” 唐 耿湋 《送绛州郭參軍》詩:“連行麴水閣,獨入議中兵。” 清 陳天華 《警世鐘》:“路上不許 中國 人相連而行,若有兩個人連行, 俄國 的警察兵,必先行打死一個。”
相連成行。 晉 陸機 《七徵》:“珍觀清榭,嶽立連行。” 唐 白居易 《和杜錄事<題紅葉>》:“連行排絳帳,亂落剪紅巾。”
“連行”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ián xíng,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兩類:
相連而行,同行
指人或事物連續不斷地排列行進,強調動作的連續性。例如《周禮·冬官·梓人》中提到“連行,紆行”,賈公彥解釋為魚類因相隨遊動而得名。清代陳天華《警世鐘》中也有類似用法,描述行人相連而行的場景。
相連成行
形容事物排列成行,具有視覺上的連貫性。例如晉代陸機《七徵》中的“嶽立連行”,唐代白居易詩句“連行排绛帳”,均描繪了整齊排列的景象。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可參考《周禮》《七徵》等文獻。
《連行》是一個詞語,在漢語中有多個意思。最常見的意思是指行為持續或進行。也可以表示事物或人物相連、相接。
《連行》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辶和行。辶是行的偏旁部首,常用來表示與行動有關的意思;行是一個獨體字,表示行走、動作的意思。
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辶(3畫)+ 行(6畫) = 9畫。
《連行》一詞源自古代漢語,為現代漢字的簡化字。在繁體字中,連行的寫法為「連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連行是用「辶行」表示的。這種寫法同樣可以表示行走、行動的意思。
1. 他們連行數十裡,才到達目的地。
2. 這兩個城市相連行,交通很便利。
連續、連貫、連接、連鎖、連通、連絡。
持續、繼續、連續、相繼、延續。
中斷、停止、斷絕、分離、隔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