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连而行,同行。《周礼·冬官·梓人》:“连行,紆行。” 贾公彦 疏:“连行,鱼属者,以其鱼唯行相随,故谓之连行也。” 唐 耿湋 《送绛州郭参军》诗:“连行麴水阁,独入议中兵。” 清 陈天华 《警世钟》:“路上不许 中国 人相连而行,若有两个人连行, 俄国 的警察兵,必先行打死一个。”
相连成行。 晋 陆机 《七徵》:“珍观清榭,岳立连行。” 唐 白居易 《和杜录事<题红叶>》:“连行排絳帐,乱落剪红巾。”
“连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ián xíng,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可分为两类:
相连而行,同行
指人或事物连续不断地排列行进,强调动作的连续性。例如《周礼·冬官·梓人》中提到“连行,紆行”,贾公彦解释为鱼类因相随游动而得名。清代陈天华《警世钟》中也有类似用法,描述行人相连而行的场景。
相连成行
形容事物排列成行,具有视觉上的连贯性。例如晋代陆机《七徵》中的“岳立连行”,唐代白居易诗句“连行排绛帐”,均描绘了整齐排列的景象。
若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可参考《周礼》《七徵》等文献。
《连行》是一个词语,在汉语中有多个意思。最常见的意思是指行为持续或进行。也可以表示事物或人物相连、相接。
《连行》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辶和行。辶是行的偏旁部首,常用来表示与行动有关的意思;行是一个独体字,表示行走、动作的意思。
拆分后的笔画分别是:辶(3画)+ 行(6画) = 9画。
《连行》一词源自古代汉语,为现代汉字的简化字。在繁体字中,连行的写法为「連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连行是用「辶行」表示的。这种写法同样可以表示行走、行动的意思。
1. 他们连行数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2. 这两个城市相连行,交通很便利。
连续、连贯、连接、连锁、连通、连络。
持续、继续、连续、相继、延续。
中断、停止、断绝、分离、隔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