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解的意思、兵解的詳細解釋
兵解的解釋
舊稱學道者死于兵刃為“兵解”,意謂借兵刃解脫得道。 晉 葛洪 《神仙傳·郭璞》:“ 敦 ( 王敦 )誅 璞 ……殯後三日,南州市人見 璞 貨其平生服飾,與相識共語,非但一人。 敦 不信,開棺無屍, 璞 得兵解之道。” 唐 黃滔 《祭先外舅》:“愚輒疑道家有形全、氣全、兵解、木解,考斯事矣,或其義也。”《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日中尚未逃兵解,世上人猶信《葬書》!” 清 龔自珍 《二十三祖二十七祖同異》:“ 天台 據 師子 兵解法絶,各禀攸聞,闕數四人,非擯之也。”
詞語分解
- 兵的解釋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沒有沾血,指不經過戰鬥而取得勝利)。 戰士,軍隊: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見(指武裝沖突)。 與軍事或戰争有關事物的統稱:兵法。兵家。兵機。兵釁(戰争的争端
- 解的解釋 解 ě 剖開,分開:解剖。分解。瓦解。解體。 把束縛着、系着的東西打開:解開。解甲歸田。解囊相助。 除去,除,廢除,停止:解放(a.使廣大人民群衆脫離壓迫;b.解除束縛而得到自由)。解除。解餓。解乏。
網絡擴展解釋
“兵解”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文獻來源進行區分:
一、道教術語(主流含義)
指修道者通過兵刃之死實現解脫或飛升,屬道教“屍解”方式之一。具體特征包括:
- 核心概念:借兵器死亡使元神脫離肉體,達到渡劫、消孽或飛升目的
- 實施方式:
- 被動兵解:被他人殺害時元神出竅
- 主動兵解:自毀肉身(如腰斬、爆體)
- 輔助條件:需服用凝神丹以吸收肉體能量,壯大元神
- 主要用途:
▪️ 躲避天劫(如《儒林外史》例證)
▪️ 消除前世罪孽
▪️ 突破修行瓶頸飛升仙界
二、軍事術語(較少使用)
指戰争結束後解散軍隊,如《查字典》所述“使士兵返回家鄉”。但此釋義在古籍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現代部分詞典的補充解釋。
► 文獻溯源:
- 晉代葛洪《神仙傳》最早記載郭璞兵解案例
- 清代《梅花嶺記》《儒林外史》均引用此概念
- 道教理論中與“水解”“火解”等同屬屍解術
注:當前主流語境(尤其文學、宗教領域)均采用道教釋義,軍事釋義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兵解,這個詞的意思是指解除武裝或者解散軍隊,是指結束戰争或軍事行動,使軍隊從武裝狀态恢複到非戰争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兵解的部首是“八”和“刀”,共有6個筆畫。
來源:兵解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這本古代漢語字典中。它的意思是解散武裝或者解開武器裝備。
繁體:兵解的繁體字為「兵解」,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兵解是由八個小橫杠組成的,表示解散了武裝狀态。
例句:這場戰争結束後,兩國政府決定兵解雙方軍隊,為和平做出努力。
組詞:兵解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使用,例如兵解師、兵解令等。
近義詞:解除武裝、解散軍隊
反義詞:武裝、戰鬥
希望這些簡短的回答能幫到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