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位的意思、嗣位的詳細解釋
嗣位的解釋
繼承君位。《書·舜典序》:“ 虞舜 側微, 堯 聞之聦明,将使嗣位。” 孔 傳:“嗣,繼也。”《新唐書·李石傳》:“陛下嗣位,惟賢是咨,士皆在朝廷。”
詞語分解
- 嗣的解釋 嗣 ì 接續,繼承:嗣後(以後)。嗣歲(來年)。嗣響(繼承前人之業,如回聲之相應)。嗣徽(繼承先人的美德、聲譽)。 子孫:後嗣。嗣子。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 位的解釋 位 è 所處的地方:座位。部位。位置(a.所在或所占的地方;b.地位)。位于。 職務的高低:地位。職位。名位。 特指君主的地位:即位。篡位。 一個數中每個數碼所占的位置:個位。百位數。 量詞,常用于人
網絡擴展解釋
“嗣位”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sì wèi,其核心含義是繼承君位或職位,特指古代君主、帝王之位的傳承。以下為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嗣:本義為“繼承、接續”,如《說文解字》中釋為“嗣,繼也”。
- 位:指“職位、地位”,尤指君主之位。
- 嗣位:合指通過繼承的方式接替前任君主的地位,常見于嫡長子繼承制等宗法制度。
2.用法與語境
- 多用于描述古代帝王、諸侯的傳承,如:
- 《書經·舜典序》:“虞舜側微,堯聞之聰明,将使嗣位。”
- 《新唐書·李石傳》:“陛下嗣位,惟賢是咨,士皆在朝廷。”
- 也可指家族或組織内職位的繼承,強調責任與權力的接替。
3.曆史背景
- 中國古代宗法制度中,“嗣位”常與“嫡長子繼承制”相關,即優先由嫡長子繼承君位,如《東周列國志》提到的“儲君嗣位”。
- 例如:隋炀帝嗣位後,曾因繼承合法性引發争議;後梁末帝蕭琮嗣位僅兩年即被廢。
4.相關概念
- 同義詞:繼位、即位、登基。
- 反義詞:退位、禅讓、廢黜。
- 常見搭配:儲君嗣位、嗣位之争、嗣位诏書。
5.現代延伸
- 現代語境中,“嗣位”的使用較少,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描述古代權力交接場景。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或制度細節,可參考《中國曆代政治得失》《史記》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嗣位: 詞義、拆分部首和筆畫
嗣位,意指繼承先祖的地位或稱號。該詞拆分為“口”和“罒”,其中“口”是部首,表示與口有關的含義,而“罒”是蓋字旁,表示覆蓋、承接的意思。拼音為sì wèi。
《嗣位》的來源和繁體字形
《嗣位》的來源可以追朔到《禮記·曲禮上》。在古代,嗣位一詞和祭祀儀式有關,表示子孫繼承祖先的地位和職位。
繁體字形為「嗣位」。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古代的嗣位字寫作「嗣位」,字形比較簡單,沒有現在的繁體字形。在古代寫法中,字的結構更為簡單明了,更易識别和書寫。
例句
1. 子孫能繼承祖先的嗣位,需要具備出色的才能和品質。
2. 他是家族中最合適的人選,将會被任命為家族嗣位。
3. 繼承嗣位并非僅僅是權力和地位,更是責任和使命。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嗣子、嗣後、繼嗣。
近義詞:繼位、承位。
反義詞:奪位、廢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